提起钱学森这个名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在我国的导弹、火箭、航天事业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被授予了“两弹一星”奖章。
他被称作我国导弹之父、航天之父、自动化控制之父。
然而,关于他的晚年生活却很少有人知道。
他一生简朴,直到2008年,才让儿子为他安装了电视,却还担心太贵装不起。
此时,距离他离世,只剩一年,而电视在我国早已普及。
两弹一星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富庶家庭,因此尽管生活在动荡的社会,他还是从小就接受了优良的教育。
1935年8月,钱学森以航空专业第一的成绩赴美留学。
此时,他就已经坚定了信念:留美只是暂时的,日后一定回国报效祖国!
在美国期间,钱学森努力学习,在航空、导弹、火箭等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被聘用为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
与此同时,中国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打赢了抗日战争。
1948年,蒋介石日渐势微,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
中国很快就要结束持续百年的战乱,重回统一。
这一年,钱学森为祖国感到无比的开心,并准备立即回国!
可是,钱学森实在是太厉害了,美国不甘心放这样的顶尖人才回到中国,想方设法监禁了他5年。
好在,经过我国的不断努力,1955年9月,以放回被我国俘获的美空军俘虏为条件,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此时,尽管我国已经在朝鲜战场上打赢了美国,向全世界证明了实力。
但与美苏等国家相比,我国依旧缺少最大的依仗与底牌:导弹与核武器。
偏偏美国又不断地用核武器威胁我国。
他们先在50年代前期的朝鲜战争中放言,要以核武器封锁我国。
又与国民党勾结,在1954年放言,只要台海受到威胁,就向我国投放核武器。
研究发明核武器和搭载核武器的导弹,立即就成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而钱学森研究的领域,正好包括这些。
于是回国之后,钱学森立即投入到了科研事业中。
钱学森与其他许多科学家、干部、军人、工人等,在经过了艰苦奋斗之后,终于在1960年11月成功造出来第一颗导弹。
随后又在1964年10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最后在1966年10月成功用导弹搭载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终于有了导弹核武器!
在研制导弹核武器的同时,钱学森还身兼数职,组织领导了我国火箭、卫星、潜艇的从无到有的突破。
同时,钱学森还教育培养出了无数人才,这些人才都是我国至高无上的珍宝。
晚年的钱学森
两弹一星钱学森,为国家鞠躬尽瘁,晚年躺在病床仍在操劳,但是对于自己却十分小气,晚年听力不行,想买电视机,问儿子贵不贵。
1982年时,钱学森已经70多岁,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再加上核辐射的影响,让他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摧残。
此时,我国已经构筑起了较为完善的国防体系,尽管西方国家依旧虎视眈眈,但我国也有了自保自卫的本钱。
我国的经济、工业等方面的发展相比于建国初期,也都有了质的飞跃,改革开放又正处于突飞猛进阶段,一切都欣欣向荣。
钱学森才终于决定从一线岗位上退下来。
但一生操劳的钱学森人退心不退,他依然潜心于学术研究,关注国际上学术的前沿动态,关心国家的发展。
这时的他虽然身体条件不行了,但思想依然活跃、依然先进,他提出了许多至关重要的理论与思想。
例如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控制理论、沙理论、草理论等。
而在闲暇时,钱学森一辈子都没看过电视,他除了看各种报纸、期刊,就是听收音机。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他的97岁高龄。
这时的钱学森听力受损严重,只能听到声调低的男声,却听不到声调高的女声。
他再听收音机,已经无济于事。
于是,年底时,他向自己的儿子提出了能不能买一台电视机的要求。
儿子立即答应,可生活俭朴的钱学森却还担心会不会买不起。
有了电视机之后,钱学森的闲暇生活变得丰富了一些,借助电视机,他能了解更多信息,获得更多乐趣。
2008年,正值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曾经增强了无数中国人的自信心与凝聚力,也让许多人关注上了体育运动。
钱学森也在这一年爱上了观看游泳比赛。
钱学森三问
2009年10月31日,在电视机仅仅陪伴了钱学森一年之后,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8岁。
钱学森离世了,但他的科研成果还在发光发热,既保卫国家安全,又推动我国乃至全人类的科技进步。
他提出的理论、做出的思考对后人来说依旧有用。
他教出的学生也都成长为国家栋梁。
但除了数不清的贡献之外,钱学森还留下了三个问题,等待我们这些后人解答。
在爱上看电视之后,钱学森总能在电视上看到汽车广告,但这些汽车无一例外都是外国的。
外国有,中国却没有。
这让钱学森很是不满。
毕竟在他的年代,任何外国有的东西,中国一时没有,但总归能够造出来,后来赶上。
于是钱学森就发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这些人怎么了?
人都干什么去了?
为什么还弄不成?
如今距离钱学森提出这些疑问已经过去了15年。
在汽车领域,我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许多汽车品牌拔地而起,新能源汽车更是遍布全球。
我们似乎能够回答钱学森的疑问,告诉他我们赶上了。
但钱学森提出这些问题,却不仅仅是针对汽车行业,它们适用于所有领域。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很显然在许多方面还有不足。
2018年,我国《科技日报》梳理出了35项被外国卡脖子的关键技术。
如今,这35项技术,有的我们突破了,有的我们还没有突破。
在那些没有突破的领域,钱学森之问依旧振聋发聩,让人无法回答。
我们怀念钱学森,不仅怀念他的贡献,更怀念他对祖国的殷切希望。
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唯有努力再努力。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