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电影《至爱梵高》。
在短暂的近十年的创作生涯里,梵高完成了惊人的2100幅左右的画作。他一生遭受轻视冷落,不被世人赏识,但他的画作丝毫看不出颓丧,反而以明艳热烈的色彩泼洒对绘画与生活的热爱。
今天是梵高逝世132周年纪念日,为大家推荐“豆瓣热门梵高主题图书Top10”,有高清修复的作品集,也有传记、书信集、评论等,从多角度纪念这位独一无二的伟大画家。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未读
副标题: 梵高书信、画作、珍贵手稿
原作名: Van Gogh’s Letters:The Mind of the Artist in Paintings, Drawings, and Words,1875-1890
译者: 57°N艺术小组
出版年: 2015-12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安娜·苏,从近千封书信中精心挑选了150多封,撷取了梵高在其中描写这些作品创作、构思过程的片段,以及他对艺术、艺术家、文学、宗教、景观等众多话题的独特见解,配以信中提到的画作以及书信原稿作为参照。在这本书里,梵高没有被生活琐事所侵扰,没有精神的痛苦与压力。梵高只属于绘画,属于艺术,属于那片金黄的麦田与飞过群鸦的天空。
@蓝色田野
这里面的书信大约仅涵盖了艺术的部分,最后梵高自杀时没发出去的信里面谈到的生活困窘几乎在这些信里只字未提。梵高说,不要可怜他,他在艺术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纯粹的欢乐,这种喜悦可能很多人一生也不曾得到过。几次几乎泫然泪下,他只是简单地爱着自然、生活和普通的人们,在线条和色彩中寻求永恒。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副标题: 梵高传
原作名: Lust for Life
译者: 常涛
出版年: 2008-4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Van Gogh: The Life
译者: 沈语冰 / 宋倩 / 何卫华 / 匡骁
出版年: 2015-11
@邝海炎
900页,90万字,3天读完,即每天用6小时读30万字,我感觉自己都快疯了!确是改变梵高研究地平线的书,详细、生动、立体的呈现了梵高的一生,对梵高家庭史的挖掘有助于打开精神分析空间。每幅画基本都可找到来龙去脉的到位解说,梵高与高更的离合更是浓墨重彩。译笔鲜活、流畅,难得。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副标题: 凡高自传
译者: 平野
出版年: 2010-8
@安提戈涅
近期最佳,非常完整地呈现了梵高的艺术观甚至生命观,阅读体验美妙——甚至只是昨晚在听别人念诵时,都有巨大的沉浸感与幸福感。贡布里希将这些书信视作“全部文学作品中最感人、最振奋的人作品之一”,因为“我们能够从中感觉到他的使命感,他的奋斗和胜利,他的极端孤独和渴望知音,而且我们意识到他在无比热情、极为紧张地工作着”。我始终希望站在“人”的立场理解他,却又总忍不住呈现“圣徒”或者“圣愚”这样的印象。光、影、颜色的理论体系建构,促成了一流的时间诗学,一种纯现代性的认知。对使命召唤的认同感,也只有在卡夫卡膜拜写作的状态中才见到过。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作名: Vincent
译者: 郭腾杰
出版年: 2018-11
这是一个紧凑的时期:梵高在阿尔勒的梦想,是为自己和他的艺术界朋友们成立一间“艺术家之家”。但是,在一次精神病发中,他突然彻底迷失了自己,病情在不光彩的割耳事件后达到高潮,也使得这个梦想分崩离析。
@shelleyhwang
开始以为也是本普普通通小绘本,后面有些惊艳。并不刻意强调梵高的疯癫,而竟然是无数微小的瞬间里让人感觉到温情(来自提奥,提奥真好)和希望,这一点超出预期。“我们将会拖犁前行,直到动不了为止。届时我们会带着惊艳之情凝视雏菊、刚犁好的土块、春天的新芽、静谧的夏季蓝天、秋天的厚厚层云、冬天的枯树,还有太阳、月亮和星星。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属于我们的。”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有书至美
副标题: 化世间痛苦为激情洋溢的美
原作名: Van Gogh. Ni Dieu ni maitre
译者: 李祎
出版年: 2018-9
在时间顺序的基础上,本书还从两条主线来论述梵高的信仰和艺术生涯:首先,梵高是如何从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其次,梵高艺术历程的各个阶段是如何受到了不同画派和画家的影响。对其产生影响的艺术家与流派包括巴比松派、黄金时代的荷兰画家、印象派、新印象派、日本版画、伦勃朗、德拉克罗瓦、高更等。本书诠释了在如此众多的前辈及同辈大师的影响下,梵高如何创造性地发展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语言,最终呈现给世人一种充满张力的美。
@米菲
梵高的画总让我想起兰波的那句诗:白昼如焚。事实上,梵高的夜晚都是燃烧的。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出版年: 2013-11-1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8-4
为了这本书,蒋勋带着一叠稿纸,一站一站地重新来到梵高画作的现场。年轻时储存在他脑海里、笔记本里的故事,豁然重现。这是一位美学家面对梵高危险的美,面对真实生命的深度烙印。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未读
原作名: Van Gogh's Ear:The True Story
译者: 晏子慧
出版年: 2018-2-1
@刀叢中的小詩
《梵高的耳朵》——梵高的耳朵,是一种象征,一种馈赠,像极了他那颗敏感、脆弱、悲悯的心。鲁迅说,无泪的人则以血酬答,但又各各拒绝别人的血。以耳朵和血酬答予更弱者,又是什么呢?我不知道,喜欢梵高,这么多年,也就成了一种信仰。没有梵高的美术史是何等寂寞,正如没有星空的长夜是何等寂寞!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紫图图书
出版年: 2019-1
@铜绿先生
“昂不垂之头,去追寻一个高悬的号召”,余光中得多努力抑制诗人的天然感性,方能面对梵高喷薄的绚烂时,不至于梦呓般胡言乱语。
暂无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