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何兆武《上学记》读后感:何兆武先生口述回忆录

图片
豆瓣:8.9作者:何兆武

这本书是由何兆武先生口述的回忆录,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一直讲到解放后,最精彩的,莫过于在西南联大求学的七年,这也是何先生忆起的最幸福、惬意的七年。

1
战乱时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情结。

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执著地追求国家富强和坚决捍卫真理,有点儿像精卫填海,也有点儿像飞蛾投灯,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是我们难以体会的。

当时的中国,一面将外侮御于墙外,一面各路军阀互相内阋,巴黎和会上的外交耻辱,直接点燃了青年学生们的拳拳爱国之心。

图片

何先生生于1921年,并未亲历过五四运动的浪潮,但他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经历的林林总总,仍然能给我们提供许多珍贵的历史细节,帮助我们理解当时的历史脉络。

北洋军队的军歌是“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坂坡前逞英雄”,滑稽可笑,混战的军阀们丝毫没有长治久安的建设,他们拿不出有价值的意识形态,只关心争地盘。

这也恰恰给五四运动提供了一个特殊环境,如果是在一个严苛的思想专制下,“科学,民主”等口号大抵上是难以燎原。

何先生上小学时,在国民党执政下,政府有意灌输三民主义,按理说是有了意识形态的统治了,但何先生记忆犹新的一件小事,可见当时国民党党性之低:

一位教国文的教师是国民党党员,在课堂上公开调侃:宋庆龄是孙中山夫人,宋美龄是蒋介石夫人,据说还有一个宋妙龄,所以总理遗像的这对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有人说可以改成“宋氏尚有一龄,同志仍需努力”。

因此,何先生提到:一种意识形态究竟能否成功,并不在于它口头上所强调的,如果不能在实践中经受考验,无论理论多么冠冕堂皇,都没有意义。

图片

2
幸福和自由

在那个烽火中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年代,日本飞机常来轰炸,生活异常艰苦,但同学们的士气并不消沉,失败主义的情绪也不流行。

在战乱、混乱、错乱下,联大的学生大多背井离乡,他们的生活清贫,精神世界却非常丰富。

这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幸福所在,他们总是乐观、天真地相信战争一定会胜利,而且战后的世界一定是民主自由的。

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的前途是光明、美好的;另一个是整个社会前景也会更加美好。

并且,幸福应当是日高日远的觉悟,是不断地拷问与扬弃,而不是简单盲目的信仰。

就像何先生崇尚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认为:学术不是宗教信仰,不能说某某书的每个字我都要同意,只要它给我以启发,甚至我的理解未必是作者的原意,可是自得其乐,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图片

蔡元培在北大提倡“兼并包容”,鼓励新旧文化之间的学术之争,西南联大也为学子创造了一个思想、言论自由的圣地,培养出一大批如雷贯耳的大师。

当时有许多不修边幅的文人,比如刘文典,经常一身破长衫上油迹斑斑。有一次,蒋介石请他见面,问他就是刘文典吗?他回道:你就是蒋介石?

何先生又谈到许多琐事,足以证明当时的学生,同样具有知识分子放浪形骸的习气。

两位才子,杨振宁和黄昆,时常在学校高谈阔论,有次黄昆问:“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文章,你看了没有?”杨振宁一副很不屑的样子说:“毫无originality,是老糊涂了吧。”

何先生亲耳听到这段对话后,被杨振宁出格的狂妄所震惊,但他后面想到,年轻人大概需要有这种气魄才可能超越前人。

任何学术都应该如此,而且必然后胜于前,尤其对于那些有才华的人,他的眼界应该比前人更高,假如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老师背后,大概难以有所作为。

“人生一世,不过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这是何先生钟爱的一句诗。

不管你如何奋力,如何着意,还是如何漫不经心,结果都是一样的,名字一边写,一边随流水消逝了。

他看待学习,不愿说追求这个词,这样显得太紧迫、功利化,他更愿意说是在漫游、欣赏。

就像书中写的: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逻辑的、理智的,不仅仅是科学的,还有另外一个天地,同样给人以精神和思想上的满足。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23288.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2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