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作品《时间的压力》赏析:在生命中死去,在历史中醒来

“历史所铭记的,永远不会只是光鲜夺目的外在才华,而难以窥伺的道德与人格,方才似玲珑剔透的琥珀,在人类精神的长空中熠熠生辉。”

夏立君《时间的压力》一书在2018年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作者在书中提出时间单元的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显得漫无边际,无始无终。只有时间局部才是有始有终的,事物只能存在于某个或长或短的“时间单元”里。

在《时间的压力》这本书里,作者带领我们走进时间单元里,从人文的角度深度解读历史,解读古人,解读人性。

屈原、曹操、陶渊明、李白、司马迁、李斯等著名的历史人物,在他们所属时代的洪流裹挟下,如何在现实与梦想中挣扎。人性的幽暗与光辉时隐时现,后世对他们的褒贬不一。通过对历史的追溯来反观自身,警醒我们的人生。时间有限,生命不应在麻木中流逝。

怎样的生命才可以在历史上画下浓重的一笔呢?作者在书中关于生与死的探讨值得我们深思。

《时间的压力》:在生命中死去,在历史中醒来

一、曹操:生得昂扬,死得温柔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曹操,很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枭雄!”

那个风波诡谲的时代造就了曹操复杂的身份。他的一双手,能握权杖,能握屠刀,也能握笔。他是豪侠,又是奸雄;他是帝王,又是文人。

为了立足末世,他在动荡世间闯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终成一代霸主。

可是,这样一个征战杀伐不断的曹操,曾吟诵“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在临终前颁布的《遗令》却让人大跌眼镜。

在曹操的《遗令》里,禅代和死后权力布置等重要大事统统不提,反而认真地安排婢妾歌姬的生活,让她们把熏香平分了,学做鞋卖掉来维持生活。他嘱咐婢妾们住在铜雀台,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面向正堂的灵帐歌舞,并经常登上铜雀台望向他的墓田,以作思念。

《时间的压力》:在生命中死去,在历史中醒来

活着的时候全是腥风血雨,他要温柔从容地死去,为无尽的黑暗筹划烛光与歌声。

从前用力地活着,将死了也不能马虎, 善待自己,对自己施行临终关怀。

后世评价曹操此举失了一代枭雄的威风,其实这正是曹操人性中的柔软。

柴静在她的书《看见》里曾描述过这么一个片段,一位刑事法官在刑场观看死刑执行,临刑前,死囚突然对法警提出请求:“我可不可以挪一下位置,我面前有块石头,如果倒下,这石头正好磕着我的脸。”

最后一站,都走得温柔从容些吧,正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濒死遗言所说:

“打开灯,我不想摸黑回家。”

《时间的压力》:在生命中死去,在历史中醒来

二、陶渊明:从喧嚣人间退守安静田园,向死而生

“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

后人称陶渊明为隐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的形象写照。其实陶渊明也曾经梦想成就功名。他先后五次当官,但都很快就辞职不干了。四十一岁那年,一首《归去来兮辞》后,他决定回到田园之中,好好地活出自己的一生。

在我们的想象中,田园生活是很诗意的,那么,退隐后的陶渊明应该是满足和喜悦的吧?其实不然。生活里有菊花,有南山,也有寂寞,也有贫困。

田园容纳不了他的精神疆域,寻找自我的田园之路,注定是一条艰险之路。但是为了忠诚于自己的生命,为了活出自己,他选择忍受。他的淡泊由一腔热血酿成,他的精神“桃花源”由荆棘铺就。

陶渊明在孤独与寂寞中将人生坚持到了最后,他在世道里“活”不了,在仕途中也“活”不了,退守田园,他才活出了自己的“活”。

《时间的压力》:在生命中死去,在历史中醒来

《存在与时间》这样定义“向死而生”: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存的意义

“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人生的艰难都尝遍了,死又能怎样呢?他不关注生命的长度,只关注生命的质量。不庸俗,不苟且,不敷衍,不随波逐流,如此,便“聊复得此生”,此生没有白活了。

相比陶渊明,太多人缺乏“向死而生”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只看到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忽略了背后的酸甜苦辣。

现代很流行这样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大家都想效仿陶渊明,寻找自己的桃花源。殊不知,抵达了的“诗和远方”,很快又会变成现实里的苟且。

把生活演绎成对现实的逃避,这样的生,过于浮躁,过于软弱,缺乏深度,只是活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时间的压力》:在生命中死去,在历史中醒来

三、司马迁:肉身残缺了,灵魂却昂起了头

“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有人说司马迁是“贪生怕死”之辈,为了活下去,竟能忍受这世间男儿最大的屈辱。

历史已为司马迁正名。

对他自己而言,他的“生”,是恶心的,羞耻的,荒谬的。

对历史而言,他的“生”,是伟大的,坚韧的,高贵的。

三十八岁至四十八岁的十年间,继任太史令的司马迁专心编撰《史记》。李陵投降事件,成为他人生的一个意外转折点。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为了建功立业,他主动要求率兵出击匈奴,不料被敌人活捉。出于种种考虑,李陵投降了。

李陵奋不顾身为国为民奔赴战场,满朝文武却无人敢为他发声,司马迁的正义感驱使他为李陵执言,因此触怒帝王。

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辩解而入狱后,他面临三个选择:自杀,处死,宫刑。

想要保持尊严,自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况且自杀是如此普遍而有用。纵观历史,屈原、李广、蒙恬等人都是自杀而死,他们或是为了明志,或是为了避辱,或是为了解脱。

《时间的压力》:在生命中死去,在历史中醒来

但司马迁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

为了实现父亲的心愿,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选择宫刑,忍辱偷生,用血和泪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米兰•昆德拉如是说。

然而,这样的生,是多么令人绝望的生。宫刑是耻辱之极 ,是肉体与灵魂的双重折磨。

司马迁选择屈辱地生,是为了坦荡地死。

他有鸿鹄之志,不求眼前的名利,而是用长远的目光来审视自身,审视历史。他要让自己的作品流传后世,借此洗刷自己的耻辱,在历史中为自己正名。这等胸襟,这等壮志,方能成就历史的绝唱。

他的躯体最终残缺了,但他正直和不屈的灵魂却照亮了历史的整个天空,也让我们照见了 自己内心的卑微和怯懦。

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他们在生命中死去,在历史中醒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3792.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2)
上一篇 2021年10月25日 下午6:48
下一篇 2021年10月26日 下午3: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