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读后感|五读《人生海海》后顿悟:一个人变成熟,就在这3个瞬间

文/亦染心田

五读《人生海海》后顿悟:一个人变成熟,就在这3个瞬间

一、2020更新的第一篇书评,为何选《人生海海》?

疫情期间,或粗读、或细读过不少书,可没有哪一本像《人生海海》这样足足让我看了5遍。

第一遍,看故事。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在麦家设置的各种悬念中,努力还原主人公“上校”的一生。

第二遍,还是看故事。只不过关注的对象从上校,变成了小说中的“我”、爷爷还有书中推动情节发现的众多配角。

读完这一遍,其实脑海里已经有很多可以深挖的选题,我从中选了一个,继续读第三遍。为的就是,给这个选题找足够多的细节做支撑,然后给合作许久的平台写篇书评。

接着,就是读第四遍。再读什么呢?读麦家的写作手法,或者说,是向他偷师。比如,上校这个人物的出场就很值得反复咀嚼。

一开始,他和《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一样,都是人未到,声先到。但他到的这个声,既不是笑声,也不是说话声,而是脚步声。

书里这样写:

(前面简单概括:冬天村里积了雪,其他人踩上去的声音都是“嚓——”、“嚓——”、“嚓——”,声音瓷实、压抑、单调、僵硬,不像人在走,像鹅卵石在走。)

独有一人走过,声音是出格的不同,不是嚓,而是喀!分明比嚓着力、坚硬,尖利而短促。

喀!

喀!

喀!

声声刺耳,步步惊心,像冰封的雪在被刀割,被锤击。

一个“喀”与“嚓”的对比,既反应出麦家在观察生活时的细致入微,也从侧面烘托出上校这个角色的不一般。接着,麦家也不说这个走路发出“喀”声的人是谁,而是继续卖关子道:

每当响起这个声音,爷爷就讲:“听,太监回家了。”或者:“太监又出门了。”

同样听到这个声音,父亲则笑:“嘿,上校回家了。”或者:“上校又出门了。”

同一个人,爷爷喊他“太监”,父亲却喊他“上校”,为什么?这就是麦家扔给读者的第一个钩子。而我,毫无疑问的上钩了。所以也才有了这1、2、3、4、5读。

那么,第五遍读什么?我的答案是,找到书籍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可能是某一个让你感同身受的片段,可能是让你关上书就能用的干货,也可能就是像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些启发。

二、什么启发呢?原来,一个人变成熟,就在这3个瞬间。

第一个瞬间:知道什么时候该好奇,什么时候不该好奇。

说到“好奇心”这个词,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它是个好东西,甚至,也会为了增强自己的好奇心,努力做出一些改变。可是,正如《好奇心》一书里写的——

当我们近距离地观察好奇心时,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矛盾:成为一名充满好奇心的探索者能带来很多益处,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即错误的时间产生的极端好奇心,或者错误的人们拥有的极端好奇心,会带来黑暗且具有毁灭性的一面。

就像希腊神话里的潘多拉,她因为受到好奇心的驱使,打开了宙斯送给她的魔盒。却没想到,盒子里装着的,是贪婪、虚伪、诽谤、嫉妒、痛苦等等罪恶的根源。

还像《人生海海》里涉世未深的“我”,虽然打从心底里喜欢上校,却不情愿他逍遥在外。因为这样,“我”就没法看到他接受红卫兵的审问,也没法听到藏在他身上的更多秘密。

后来,也是出于这份好奇心,“我”不止一次地偷听大人们的讲话,也在上校弄伤小瞎子后,无意间在“我”家撞见他。当时的“我”只顾着疑惑上校整个人为何显得那样狼狈,却不曾想,自己要为这份好奇心付出的代价,是一直承受担惊受怕之苦。

再后来,上校因为有人告密,被公安抓了回来。“我”整个脑海里想的都是,如果公安能够当众扒下上校的裤子,让大伙看看他肚皮上到底绣着什么字就好了。

这当然不是说“我”不同情他,要看他笑话,而是“我”首先想要满足的,是自己的好奇心。

毫无疑问,在这个阶段的“我”,在处理好奇心的问题上是非常稚嫩的。因为“我”既不懂得什么叫适可而止,也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好奇心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那么,“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长的呢?答案是,当上校像个孩子一样要把肚皮上的字展示给“我”看,而“我”却哽咽着帮他穿好裤子,系好裤带。

其实,此时的“我”哪里不想知道那些字到底是什么呢?只是,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苦难后,“我”对上校多了几分感同身受和怜悯之情。

“我”明白,一旦放纵自己的好奇心,往上校的肚子上瞅上一眼,那么不仅会亵渎了上校,就是随之而来的羞愧感也足以将自己压垮。

再说了,就算知道那些字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呢?上校经历过的苦难不可能被推翻,过去发生的种种也没有机会重新来过。

所以,如果你已经看到这儿,那么不妨将书里的这句话牢牢记住:“当一个人心怀悲悯时就不会去索取,悲悯是清空欲望的删除键。

再具体一点就是,如果哪一天你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感到好奇了,那就先去想一想,知道真相对你来说有意义吗?如果没有,犯不着为此浪费时间。

如果有,再接着问问自己,你的好奇心会带给对方压力吗?又或者,它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对方吗?如果答案是“有可能”,那么你就该像书里的“我”一样,控制一下自己了!

“好奇害死猫”

好,说完一个人开始变成熟的第一个瞬间,接着我们就来说说第二个瞬间:开始懂得——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

要想论证这一观点,还需要我们把前面提到过的两个关键人物单独请出来,他们一个是被上校弄伤的小瞎子,另一个则是总喊上校“太监”的爷爷。

先说小瞎子。小瞎子是“我”表哥的同学,因为他爹是瞎佬,所以他也跟着有了“小瞎子”的绰号。小瞎子这人,无论老师还是同学,都讨厌他,怕他。可谁曾想,就是这样一个不学无术、处处闯祸的野孩子,竟有一天会成为红卫兵的小领导?不仅变得有权有势,就是曾经叱咤战场、聪明无比的上校,也在他手里栽了跟头。

可俗话说得好,“好奇害死猫”。在一次夜审上校的过程中,小瞎子因为瞅见上校肚皮上有字,被对方割了舌头,挑了手筋。受此大辱的小瞎子当然不打算就此罢休,为了报复上校,也为了报复曾经为了上校揍过他的“我”的父亲,小瞎子放出流言,说看到上校肚皮上写他是个“鸡奸犯”。

流言一出,虽然上校是逃掉了,但是“我”的父亲却因和上校关系过分要好,也被说成是同性恋。“我”的爷爷也因放不下面子,做了许多糊涂事。这其中一件,就是用上校的行踪,换来了公安的公告。可“鸡奸犯”的流言虽说是澄清了,上校却也因此被扣上了“大汉奸”的帽子。

作为一个铁骨铮铮的爱国军人,上校当然无法容忍自己被污蔑成汉奸,可是他最后却亲笔写了一封申明,让村民们原谅爷爷。

他说,一切都是命。

而“我”当初在听闻这封申明时,只感觉到这个好消息带给自己的解脱感,而全然没有意识到: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

学会放下

所以,在后面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十分痛恨小瞎子。“我”觉得,如果不是他胡说八道,不仅爷爷不会为了面子犯糊涂,自己及家人也就不会因为犯众怒,死的死,逃的逃。

这样的仇恨折磨了“我”很多年,直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的成功,“我”才在不知不觉中多了几分豁达与宽容。以致于当小瞎子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不仅能一反以前嫌恶不睬的冷漠,还从口袋里丢给他两张一百元。

虽说,这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小举动,却让我在午夜梦回时感受到了经久不息的安慰。终于,“我”饶过了他,也饶过了自己。

每次看到这里,我总在想,为什么麦家要让书里的“我”放下仇恨?明明他也写过,有些事长进血肉里,只有死才能放下。既然这样,那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带着这个疑惑,我去搜了麦家的故事。接着便发现,他之所以让笔下的人物放下仇恨,放下面子,放下一切可放下的,大概也是想要弥补自己的遗憾吧。

五读《人生海海》后顿悟:一个人变成熟,就在这3个瞬间

《人生海海》作者 麦家

毕竟,他自己就曾因为放不下心结,让他和父亲间错过了无数个和解的机会。等到他最终想通了,想要道歉,想要尽孝,81岁的老父亲却已经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再也认不出他了。

麦家说,他那次在家整整待了十天,却没有一分钟的机会可以和父亲好好的和解。这份遗憾,成了麦家心里的一个疤。简单一碰,就会痛。所以,这场在现实世界中再无法达成的心愿,他选择用笔来完成。

可终究不是每个人都能借助笔来和过去和解,所以,学会放下,不,准确说来,是学会尽早放下,是我们一生都逃不开的课题。

最后,我们再回归故事的主线,聊聊一个人变成熟的第三个瞬间:在体会过世事无常后,依然热爱生活。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罗曼·罗兰那句被引用烂了的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毫无疑问,上校就是这样的英雄。

在活一天算一天的战场上,别人都趁着战争的间隙,去外面吃喝嫖赌找快活。他不这样。他埋头苦练本领,练枪法,练刺杀,练埋伏,总之,练一切能让自己保命的本领。

后来,他穿上了白大褂,成了军医。救死扶伤之余,他始终喜欢露出一口白牙,爽朗的笑着。如果不是其他人讲述的那些故事,我们又怎会想到,这个笑起来像放炮一样的男人曾经经历过那么多常人无法容忍的事?比如,为了获取情报出卖自己的身体,为了家国大业被人在肚皮上绣上自己一生的耻辱?

但这竟然还不是最遭的。最遭的是,他明明对他的“小上海同志”有意,却不得不为了掩盖肚皮上的耻辱,拒绝娶她。所付的代价就是,被开除军籍,遣返老家,过去的一切荣誉、身份、地位一夜间都归了零。也几乎就是这一年,上校因谣言,被人唤作“太监”。

可他依然没有被打倒,他还是爱笑,爱将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一丝不苟地做着。不管是养猫,做菜,还是用他那套金子做成的手术刀救死扶伤……

热爱生活

再后来,文革爆发,上校一直想要掩盖的耻辱在小瞎子的报复和爷爷的告密中曝了光。上校也因此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自己逼疯了。

好在,热爱生活的人哪怕命运再多舛,也是被偏爱的。“小上海同志”的再次出现,让上校的世界重新有了光。

一些年后,智力不过孩童水平的他,已经摇身一变为当地最厉害的养蚕高手。而他的秘诀,就是两个字,认真。

对此,麦家借“小上海同志”之口,评论道:

“好像命中注定他要一辈子在各方面施展才华,哪怕被命运打趴在地,依然要绝地反击。”

是啊,这就是上校,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毫无疑问,这种看淡浮沉、笑对人生的态度,正是麦家想要传递给我们的。

原因有二。第一,体现在《人生海海》这个书名里。所谓的“人生海海”,指的就是人生复杂多变是一种常态,与其因为熬不住生活的苦选择死,不如好好活着。而上校做到了,这是一种点题。

第二,体现在全书的另一条主线——“我”的成长里。其实,在第一次读《人生海海》的第三部分时,我是很纳闷的。因为我会觉得里面很多情节是不必要存在的,比如,“我”前妻的故事。它要反应出的道理,不也是告诉我们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吗?这一点即使她不说,读完上校的故事,我们也同样能够感受到,何必白费笔墨呢?

但后来我仔细一琢磨,竟发现“我”前妻的故事加的再好不过了。一来,真正让“我”懂得笑对苦难的,是前妻,而不是上校。二来,有了“我”前妻的经历,你会发现,其实能够看淡浮沉、笑对人生并不是极个别人的选择,而是只要你愿意,你也是能够和他们一样的。

这传递出的,难道不是一种带着希望的呐喊吗?

五读《人生海海》后顿悟:一个人变成熟,就在这3个瞬间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人生海海》这本书的解读。如果你读完觉得有收获,欢迎给亦染点上一个大大的赞。你的鼓励,将是我继续更文的动力。

https://www.xiaoxiangguan.cc/5077.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5109.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3日 下午4:30
下一篇 2021年11月4日 下午2: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