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作者:吴泰然 / 何国琦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1-01
ISBN:9787301182949

内容简介

《普通地质学(第2版)》内容简介: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其他相关专业和地球科学爱好者所必修的课程。1988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地球推选为该年度的“风云人物”,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普通地质学的教学越发显示其重要性。普通地质学的教学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英国人A.盖基将地质作用概括成外动力作用和内动力作用两大类,并引入近代地质学奠基人赖尔“将今论古”的理论,使普通地质学成为一门较为系统和成熟的课程,至今也已有一百多年了,其结构和教学内容至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然而,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地球科学,其中也包括地质学的学科内容和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发会议上指出了人类21世纪所面临的是“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和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减灾十年”,地质学的任务也已从较单纯地保障社会生存和发展及对水、能源和其他各类资源的需求,转而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更多方面服务的轨道上来了。地质学科本身及其任务的深刻变化决定了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大幅度改变。为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研究组多次开会研究教学内容改革问题,并参考了美、英、俄等国的《普通地质学》最新教材多种,在此次课程建设中对普通地质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的改动。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

1.2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3 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

1.4 普通地质学的任务

第二章 宇宙、太阳系和地球

2.1 宇宙的起源

2.2 星系的演化

2.3 太阳系的起源

2.4 地球的早期演化

第三章 地球的结构与组成

3.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2 地球的物理性质

3.3 地球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第四章 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

4.1 地球的能量系统

4.2 地质作用的形式

4.3 矿物与岩石

4.4 地质年代学

第五章 风化作用

5.1 物理风化

5.2 化学风化

5.3 岩石性质对风化作用的影响

5.4 风化作用的产物

第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

6.1 大气圈的成分、结构特点

6.2 风的地质作用

第七章 地表水流的地质作用

7.1 斜坡面流

7.2 暂时性河流的地质作用

7.3 河流的地质作用

7.4 河谷形态的发育

7.5 河流的河口

7.6 河系及其发育与分水岭的迁移

7.7 与河流作用有关的有用矿产

第八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8.1 岩石中的水和岩石的透水性

8.2 地下水的成因与赋存形式

8.3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8.4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8.5 岩溶作用

8.6 地下水研究的意义

第九章 冰和冰水流的地质作用

9.1 冰川的形成

9.2 冰川的类型

9.3 冰川的运动

9.4 冰和冰水流的地质作用

9.5 地质历史中的冰川

9.6 冰川发生的原因

9.7 冻土带的地质作用

第十章海洋的地质作用

10.1 海洋地貌

10.2 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0.3 海水的运动

10.4 海洋的破坏作用

10.5 海洋的沉积作用

10.6 海洋矿产资源

10.7 成岩作用与沉积岩

10.8 岩相的概念

第十一章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11.1 湖泊的成因与水动力

11.2 湖泊的地质作用

11.3 沼泽的形成及其分类

11.4 沼泽的地质作用

11.5 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的研究意义

第十二章 构造运动及其形迹

12.1 构造运动的一般特征

12.2 构造变动

12.3 板块构造学说要点

第十三章 地震作用

13.1 地震的成因

13.2 地震的研究方法

13.3 地震作用

13.4 地震预报与抗震建筑

第十四章 岩浆作用

14.1 火山作用过程的阶段性

14.2 火山喷发的产物

14.3 火山灾害及其防护

14.4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14.5 岩浆成因的多样性

第十五章 变质作用

15.1 变质作用的特点

15.2 接触变质作用

15.3 动力变质作用

15.4 区域变质作用

15.5 冲击变质作用

第十六章 地质灾害与环境

16.1 重力作用及其灾害防治

16.2 荒漠化过程及对策

16.3 河流侵蚀的破坏及预防

16.4 酸雨的形成及破坏作用

16.5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第十七章 人类与地球

17.1 地球系统运动对人类的影响

17.2 人类与地球系统的联系

17.3 人类的地质作用

17.4 人类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第十八章 地质科学发展阶段与地球科学观的演变

18.1 地质科学的发展

18.2 地球科学观的演变

18.3 地球科学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56760.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7日 上午9:56
下一篇 2022年10月7日 上午9: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