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从日本女性史学家山崎朋子的《山打根娼馆》到《望乡》

「读书」:从日本女性史学家山崎朋子的《山打根娼馆》到《望乡》

《望乡》,取材于日本女性史学家山崎朋子《山打根八号娼馆》和续篇《山打根的墓》,讲述了日本南洋姐的命运,以及那些背对祖国的墓地的故事。

对那片背对祖国的墓地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余秋雨的文章《这里真安静》中。

日本南洋姐漂泊海外大约是指上世纪初期卖身到外国去的妓女,是日本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

她们的故乡多在九州的天草岛和岛原半岛。而她们每次下南洋都必然地与日本国的经济萧条有关,当时的南洋正值橡胶和锡矿开采初期,淘金的人们纷至沓来,日本女子的美貌很快压倒了南洋各地其他的娱乐项目,从而轰轰烈烈地构成了一种宏大的职业。

半个世纪之后南洋姐开始减少,但是,这些屈辱的女子们的命运并未改变,她们又面临着更大的屈辱,在日本取缔海外妓女的时候,政府采取了逼迫妓女就地自杀的方式……,尽管她们曾经为日本国源源不断地带回了金钱和财富。但是,她们依然被自己的祖国远远地抛弃在了门槛之外。

天草,阿崎的村庄,四边都是海,紧挨着崎津港,土地贫瘠长不出稻米,外出的男人们做了长工,女人们由一叶小舟载着飘向南洋。

「读书」:从日本女性史学家山崎朋子的《山打根娼馆》到《望乡》

阿崎从长崎到婆罗洲的旅程走了很久很久,离开天草的时候是盛夏,到山打根的时候已经是年底了。她与同村一起长大的姐妹们从长崎乘火车到门司,从门司坐上大汽船,七天之后到台湾基隆港。在基隆呆了四十天,等到了船,七天之后在香港上岸。在香港又等了四十天,再乘船,又经过十天才到婆罗洲的山打根。

山打根,英领北婆罗洲最大的港口城市,那里的日本人妓院最多,有九家,九家日本妓院是以数字依次排开的,一号馆,二号馆,三号馆,四号馆……和九号馆。山打根的妓院常来的客人有英国、美国、法国的船员,日本人、华人,日本妓女一般不愿意接婆罗洲当地人,那里也有朝鲜和土人妓女,但因她们更低等,不会被雇用,只能做暗娼。十岁的阿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启程人生的。

走遍世界,无论在哪个角落,妓女们的生活和命运都出奇地相似,在悲惨和压抑气氛中偶尔闪过的幸福时光会显得格外珍贵。

阿崎有过自己的幸福,这让人在看《望乡》和《山打根八号娼馆》中有了片刻的情感释放,而不至于压抑至极。

那个给整个影片带来少许欣慰的人姓竹内,长野县人,在三菱的橡胶、椰子园做工。十九岁的竹内攒了些钱,连续三天到阿崎的妓院,他躲在幽暗处欣赏着自己心怡的女孩,他不是伟丈夫,却是一个爽快人,他喜欢阿崎,想娶她,跟她结婚。但是阿崎欠的债太多,他没有钱为她赎身,过了两三年他与自己的房东女儿结婚了。他对阿崎说:“我没钱为你赎身,原谅我吧!”

他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让阿崎一个月之内不接其他客人。

“不能为我赎身一辈子,至少赎一个月身也成罢”。阿崎说。

「读书」:从日本女性史学家山崎朋子的《山打根娼馆》到《望乡》

因为《望乡》、《山打根八号娼馆》是真实的故事,那么,这句话就构成了人生中的点睛之笔,从这里我们读出了悲惨、苦难和无奈,但最震撼人的却是人类最本质的生存愿望,以及对生存最真诚的态度。

我们不能用负心去简单地责备竹内,他倾其所有去爱了,他给了阿崎一生中唯一的幸福时光,尽管短暂。

他走了,但是他留下了真诚,“为你赎身一个月”,同样,他是倾其所有之后才去的。

阿崎失望了,从此再也不相信任何一个男人。但是,多年之后成为阿崎婆的阿崎却在感谢那个曾经使他失望的人,这是饱经沧桑的她对曾经所爱之人生活选择的认同,是对生活深厚而丰富的理解和宽容,这是一种透彻,是大彻大悟。

悲惨却不沉沦,她有一颗感恩的心。

从阿崎婆患了头痛病,被军浦大师治好之后就信奉他了。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向军浦大师祈祷。她每天早晨起床后洗了脸便合掌向军浦大师的方向出声祷告:“大师,请您守护京都的勇治一家人,勇治打小时候身体就不好,城里的生活比农村艰苦,请守护他吧!儿媳、孙子也别得病,别遇上事故,健康地度过今天。”而后,她向上帝祈祷,愿死去的丈夫、父母灵魂得到安宁。

让所有的人幸福,是阿崎婆善良的愿望。

读书至此,想起了罗丹的《欧米哀尔》,一尊不朽的被唤作“丑得如此精美”的经典之作,欧米哀尔肌肤松弛地包在隐隐可见的骷髅上,关节在皮下显露出来,摇动、战栗、僵硬、干瘪。如此地丑陋却如此地深刻,我想,此刻在阿崎婆和欧米哀尔身上我们看到了两种东西:经历,还有命运。

欧米哀尔曾经是一个美丽的、有灵性的、追求无限快乐的生命,但却一天天地衰败下去,这是她的经历,对这样的经历她无能为力,终而构成了她的命运。而这样的雕塑和注解差不多是所有活着的南洋姐们共同面对的结果。

「读书」:从日本女性史学家山崎朋子的《山打根娼馆》到《望乡》

更多的南洋姐们,从告别日本国的第一步起,就开始了漫长而悲惨人生,直到死亡,遗尸海外。永远的背叛,这是她们自己的选择。

《望乡》中的阿菊妈妈,在《山打根八号娼馆》中叫木下邦,是比阿崎更早离开天草的南洋姐,阿邦妈妈有着刚毅的性格和善良的心地,她以那些男老板作为竞争对手,以自己的能力帮助与自己同等命运的日本女孩,只要有所求,她就自己掏腰包帮助别人。无论她掌管的八号馆怎么挣钱,内部经济都非常地窘迫,人们议论着:“那样对谁都援助的话,阿邦可叫真有钱啊”。而这只是个表象,事实上她的大部分钱都用于接济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了。

阿邦妈妈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时候望着阿崎喃喃地说:“我不回日本去。”

她知道她的祖国是不会接纳她的。弥留之际她说:“阿崎,我的坟已经造好了,把我埋葬在那里吧!”

那年她七十岁。出殡的时候,山打根没有日本和尚,请了饭店的老板来念经文,然后把骨灰放在山丘上的坟墓里。直到今天,阿邦妈妈还在那白石头坟墓中遥望着山打根蔚蓝的海面。

所有的南洋姐对自己的祖国都抱着极度的矛盾心理,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们最终的选择是背弃。她们想恨却不能恨,那里是自己的故土,想爱又不敢爱,自己已沦为最低贱的人,已经没了爱的资格,于是她们干脆不去想,远远地抛开,抛到九宵,还有什么比“漠视”两个字更能体现出哀莫大于心死的感情色彩。

阿邦妈妈在山打根建了墓地,不只自己的,她建了一个墓地群,日本人的墓地群,后人可以去凭吊。她拓了一片能看见海的小山丘,建了一、二百座墓,以无名妓女纪念塔为首,一切坟墓都朝向山打根湾,背对着日本。

准确地说,我是看到“她拓了一片能看见海的小山丘”这行字泪如泉涌的,我以为阿邦妈妈已经心死了,遗忘了,已经真的“漠视“了。但是,她为什么要找一个山丘作墓地,是因为山丘有高点,可以眺远,为什么能够看见海,因为海是她的来路,为什么要“拓一片看见海的山丘”,因为只有在这样的高点上,才能通过大海看到日本国。

或许,这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东西是永远死不掉的。

阿邦妈妈从日本运来了石材,那些白白的,大大的,醒目的石料,山打根也有石材,质量未必就不如日本,但是阿邦妈妈还是从日本运来了,每一块石料中包含着的内容阿邦妈妈心里明白,所有葬身此地的日本女孩们心里也都清楚。

墓地旁边种有竹子,青翠的,高入云端,墓地掩藏在竹林下,墓地有石碑,死去的南洋姐们出生地多是天草、岛原,死时多数是十八岁、二十岁。死亡的原因是水土不服、热带地方病和其它种种。当然,她们死去的根本原因是被迫接受的妓女生活。

墓碑上刻着的名字是“妙鉴信女”、“德操信女”、“瑞念信女”,还有“空寂信女”、“寂伊信女”......,乍一看,这些名字与佛有关,这不是她们的真实名字,她们不愿留下自己的名字以玷污大海对面的故土,取个新的,重生是她们新的寄托。
背对日本的无数无依无靠的日本妓女的孤魂,对祖国采取了一种矛盾的拒绝态度。世事沧桑,我总是想知道,对于这些南洋姐们肉体和心灵双重的悲惨遭遇日本国是否经受过灵魂的拷问?

「读书」:从日本女性史学家山崎朋子的《山打根娼馆》到《望乡》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58472.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9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