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感情史:从真情投入,无限遗憾,到成熟深沉的感情

因叛徒出卖,丁玲在上海遭到国民党逮捕,经过组织营救,于1936年的10月10日,到达陕北。由于是第一个到达陕北的文艺界名人,主席、周总理亲自为她在窑洞中开了一个欢迎会。

随后,丁玲上前线,主席写了一首《临江仙》,用拍电报的方式,发往前线,遥寄丁玲。最后一句是: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丁玲感情史:从真情投入,无限遗憾,到成熟深沉的感情

丁玲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著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她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作家,也是延安时期文坛的领军人物。

丁玲一生命运多舛,情感之路也颇为曲折,晚年回忆情感经历时,她说:与胡也频相爱,投入了自己的真情;与冯雪峰相爱,留下了无限的遗憾;与冯达相爱好像一场梦;与陈明则是最成熟、最深沉的感情。

一、与胡也频相爱,投入了真情

1923年夏,丁玲在上海大学文学系旁听,同学王剑虹与瞿秋白同居,丁玲则与瞿秋白的一个弟弟瞿云白过往甚密,周围流言四起,丁玲便独自跑到了北京。

在一个补习学校的宿舍里,丁玲认识了胡也频。

丁玲感情史:从真情投入,无限遗憾,到成熟深沉的感情

胡也频,福州人。少年时在金铺当学徒,1920年逃往上海,考入浦东中学。1921年入天津大沽口海军学校。后来,胡也频与朋友合编《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沈从文因有作品在那儿发表,也认识了胡也频。

胡也频对丁玲一见钟情。当得知丁玲弟弟去世的消息,立刻送上一纸盒的黄玫瑰,并写了一张字条:“你一个新的弟弟所献”,托人送给丁玲。使丁玲大为感动。

弟弟去世后,丁玲在痛苦中回到湖南。

一天,她忽然发现胡也频站在她家门口,除了一套随身换洗的裤褂外,一无所有。他是星夜兼程,赶到了湖南,专门来安慰丁玲的。

回北京后,丁玲和胡也频开始同居生活,他们搬到了香山。那时,沈从文在香山一个图书馆工作。于是,三人经常在一起看山看树看风景。对丁玲来说,这段时间是她和胡也频的爱情生活最浪漫、最富诗意的日子。

1931年2月,胡也频作为“左联五烈士”之一,被枪杀于上海龙华司令部。

胡也频被捕后,好友沈从文去找胡适、徐志摩等人,又给南京的蔡元培、杨杏佛等文化名人去信,希望能保释胡也频。他甚至顾不得许多,亲自去找宣传部部长的陈立夫,但最终还是无效。

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天上飘着雪花,丁玲夹着被褥衣物在沈从文的陪伴下,来到龙华。隔着两重铁栅栏门,沈从文看见了胡也频,接着丁玲也看见了他。

丁玲不顾一切地大声呼喊:也频,我在这里。

胡也频听见了她的喊声,掉过头来。他看见了她。

胡也频张嘴想要喊什么,却被一把推走了。

从此,胡也频永远地消失在丁玲的生命中了。

二、与冯雪峰相爱,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丁玲计划去日本留学,经朋友介绍,冯雪峰来给丁玲当日语教师。

冯雪峰,浙江义乌人,1921年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

冯雪峰其貌不扬,气质独特,丁玲很快被他的魅力所吸引,日语课变成了两人人生、社会、文学的讨论。

多年之后,丁玲曾坦率地说:随即我有了一个“伟大的罗曼史’。一天,有一个朋友的朋友来到我们家里,他也是诗人。他生得很丑,甚至比胡也频还要穷。他是一个典型的乡下人,但在我们许多朋友之中,我认为这个人特别有文学天才,我们一同谈了许多话。在我一生中,这是我第一次看上的人。

冯雪峰本来打算到上海去,因为丁玲,他又决定留在北京。丁玲不同意,要他离开。于是,他离开了。两星期后,丁玲追了去,胡也频也追了去。三人一同在上海过了两天,又一同玩了杭州的西湖。

丁玲爱上了冯雪峰。但她和胡也频同居,彼此有一种坚固的感情存在。经过艰难的思想纠结,丁玲做出决定,离开胡雪峰。

这场感情风波,在冯雪峰离开杭州后结束了,此后丁玲也没再与冯雪峰会面。直到胡也频牺牲,冯雪峰前去探望丁玲。

胡雪峰的出现,给悲伤中的丁玲带来安慰。沉睡在丁玲心中的爱情火焰再次点燃,但是,此时的冯雪峰已是有妇之夫了,丁玲纵有大海一般的深情,竟也无从兑付。

1933年秋,丁玲被捕,传言已经遇害。

冯雪峰将丁玲在写给他的信,以《不算情书》为题,在上海《文学》杂志发表。

1941年冯雪峰被捕,关在江西上饶集中营。

一天夜里,他梦到一双女性的眼睛,那是一双很大,很深邃,黑白分明,很智慧,又很慈和的极美丽的眼睛。

丁玲感情史:从真情投入,无限遗憾,到成熟深沉的感情

醒后,他写了一首诗《哦,我梦见的是怎样的眼睛》。同冯雪峰关在一起的画家赖少其,读过这首诗之后,以铅笔画了几张素描。

十年后,赖少其在北京初见丁玲,不由得惊住了:他在集中营画的那只眼睛,不就是丁玲的眼睛吗?此刻他才明白,冯雪峰心里一直默默思念的人是丁玲。

1986年,丁玲去世前的一天,病中醒来,听着窗外的鞭炮声,对秘书说:“雪峰就是这个时候死的。”

三、与冯达相爱,好像是一场梦

德国《法兰克福时》记者史沫特莱要访问丁玲,冯达是史沫特莱的翻译兼私人秘书。当时的冯达年仅二十六岁,身材适中,温文儒雅。

当丁玲谈到自己的遭遇和现实的处境时,冯达内心澎湃不已,此后冯达常常去看望丁玲,失去了胡也频和冯雪峰后,丁玲对爱情已经没有奢望,冯达的出现帮助丁玲度过了那些难熬的日子,也使她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丁玲晚年回忆说:“冯达不爱多说话,也不恭维人。因为从事秘密工作,为了迷惑敌人,他穿戴整齐,腋下常常夹几张外文报纸。他没有傲气,也不自卑。他常常来看我。我肚子饿了,他买一些菜、面包来,帮我做一顿简单的饭。”

后来,冯达搬到了丁玲后楼的亭子间。再后来,他们一同搬到善钟路沈启予家。沈启予住在三楼,他们住在二楼。

由于上海的白色恐怖和工作安全的需要,他们东住几天,西住几天,经常搬家,最后搬到昆山花园路。

一天,冯达要去看望两位同志,丁玲要去参加一个文艺团体的会议。前一天晚上,冯达在回家途中,便怀疑有特务跟踪他,所以两人约定,中午12点前都必须回家,如果有一个人未能按时归来,另一人就立即离开,并设法通知组织和有关同志。

丁玲回到家里是上午11点30,冯达未回。丁玲就去清理东西,如果12点冯达还不回来,她就得走。

正在这时,潘梓年同志来了,丁玲把情况告诉了潘梓年。突然,楼梯上响起杂乱的步履声,门被推开了,三个陌生人挤了进来。

过了一会,冯达也进来了,看见丁玲和潘梓年,猛地一惊,然后低下头,好像不认识他们。

由于丁玲的声望,和国内外进步势力的营救,反动势力未敢杀害丁玲,只将她关押、软禁。1936年,在党的营救下,丁玲逃离南京,奔赴陕北。

1938年,丁玲在西安工作时,收到冯达从广州寄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给丁玲的一封信。信中说广州即将沦陷,他要到香港去,希望丁玲能为他介绍几个在香港文化界的朋友。丁玲没有答复。

后来冯达结婚了,1947年到台湾,又随女儿赴美,曾在美国住了一阵子,女儿成家后,他留下妻、女在纽约,自己回到台湾,独居在台北市郊。他的书桌上有香港三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之一的《丁玲》,还有连载丁玲《魍魉世界》的《新文学史料》,以及一些大陆的文学作品。

1990年,冯达去世。

四、与陈明相爱,是最成熟、最深沉的感情

丁玲到延安后,担任中国文协主任,在高尔基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的晚会上,抗大学员联合演出田汉根据高尔基的《母亲》改编的剧作,丁玲对剧中饰演伯夏的小伙子印象特别深刻。

丁玲出任第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时,当有人把她属下的宣传股长介绍给她时,丁玲握着他的手,突然叫了起来:“我认识你,你是伯夏。”

演伯夏的小伙子,名叫陈明。

陈明比丁玲小13岁,在投奔延安之前,曾是上海中学生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曾参与组织过上海学生大规模的运动。

朝夕相处中,丁玲和陈明萌生爱意。后来丁玲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而陈明则调至留守兵团烽火剧团当团长去了。

在烽火剧团,陈明与团员席平相爱,他本想借与席平的爱转移对丁玲的感情,可是婚后,他知道自己无法做到,于是,与席平离婚了。

1942年春节,丁玲与陈明在蓝家坪结婚了,他们没有举行仪式,也没有请客吃饭,两人手牵着手,在延安街头漫步。

1957年反右,丁玲被撤销一切职务,取消原级别。陈明为丁玲申辩,也被开除,撤销了工作、级别。丁玲很内疚,陈明却笑着说:“这倒好,以前你总是比我'高’,现在我们'平等’了,也好让我陪陪你呀。”

后来,他们又分别被遣至北大荒,又分别被关进秦城监狱五年之久。患难中,他们的心始终紧紧相连,那执著不变的爱是他们面对残酷现实的精神支柱。

再后来,他们过上了平静而温暖的生活。

丁玲感情史:从真情投入,无限遗憾,到成熟深沉的感情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58499.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9日 下午1:21
下一篇 2022年10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