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和道德经哪个智慧更高(佛经和道德经区别在哪)

佛经与道德经都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瑰宝。两千多年来,对我们的道德理念以及人生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众多的思想理论从它们身上诞生,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因它们而来……

作为两部伟大的哲学思想巨著,我们是没有资格对其指手划脚的。它们所指向的,一定是真理,为了给我们扫清通向真理的大道,佛经用了上百万字,道德经则用了五千多字。

虽然它们最终的指向都是一致的,但是对于试图通过它们来找到真理的修者而言,就不能忽视它们指向真理的不同方式。

下面就说说我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仅作分享,并无指导意义。

佛经和道德经哪个智慧更高(佛经和道德经区别在哪)

佛经的逻辑与方法

佛经的逻辑是先结论后分析。

四大皆空”就是结论,然后通篇都在证明“空无”的可能性。而且绝大部分的论证过程都比较隐晦,似是而非、若有所指。初看一头雾水,再看恍然大悟。

佛经和道德经哪个智慧更高(佛经和道德经区别在哪)

拿《金刚经》来说,其中的精髓思想有以下几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既非菩萨;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以上内容句句言空,却又句句戳心,随时吟念确有平心静气之功效。貌似鸡汤却是色香味俱全!

佛经和道德经哪个智慧更高(佛经和道德经区别在哪)

佛经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属于“心法”,“心法”的主要方式靠“悟”。

这也是佛经玄妙高明之处,不管你是否通读,无论你怎样去理解,若是不能心有所悟,就会浮于表面;若是因某一句话,甚至某些词语而让你有所顿悟的话,佛理立刻就会在心头冒出,此时再看佛经,就如佛祖再现,经义一目了然。

六祖慧能,大字不识一个,只因听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并因此得以传承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

以我个人的感受,佛经的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或者成为那个虚幻的佛,而是通过它知晓自己才是那个佛,但在此时却被妄念笼罩,以致迷失于诸相之中。

菩萨都无真相,何况这诸多无名相,见诸相非相才能见如来,如来又是无所来亦无所去,到头还是空无。

在空无中寻来觅去,到手的终究还是一场空,似乎人生也变得了无生趣。如果这就是佛法的智慧,它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佛经和道德经哪个智慧更高(佛经和道德经区别在哪)

什么样的人会学佛?

孩子会学吗?显然不会。

只有那些有着足够经历的人才会。

为什么经历多的人会去学习佛法?

因为这些经历让他们不爽、痛苦、不知所措!

现在回到前文,佛法所讲的“空无”就有了用武之地:任你怎么折腾,最后也是空空如也,即然如此,何必让那些得失不如意搞得自己焦头烂额呢?短短的一生在无限的空无中显现已是千兆万兆的概率,却把大部分的精力浪费在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实在是不值啊……

佛经和道德经哪个智慧更高(佛经和道德经区别在哪)

道德经的逻辑与方法

实在不知应该叫《道德经》还是《德道经》。

从个人修为来说,这并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但对于此刻我的理解却有关系。所以,按我的喜好,就以《道德经》为主。

在此基础上,道家思想是结论与方法一股脑全抛了出来。

有道”是结论,然后从天到地,再从人到事,由大到小逐一从“虚实”中展示“道”的无处不在。它的论证过程相较于佛法,显得更加通俗,举的例子也是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事物,通过对比让我们看到,符合大道得事物都长久,背道而驰的都短暂。所以,想长久,就要控制短暂的欲望。

佛经和道德经哪个智慧更高(佛经和道德经区别在哪)

《道德经》存在的意义不是让我们替天行道,也不是让我们以道驭术,而是让我们明白自己就是“大道”的一部分,随着“道”的变化前进,努力让自己与大道保持一致,是为顺其自然。

佛法也好,道法也罢,绝不是为了让我们成佛飞天,因为没有人也就不会有它们。它们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们从痛苦中得到解脱,以便真正的像个人那样生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人不人鬼不鬼的。

佛法靠“悟”,没有悟性就汲取不到它的智慧;道法靠实践,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它们的现实作用在于——正人道!

人道需要正,说明它现在已经歪了。

佛祖说,这是因为我们妄念太多且执迷不悟;老子说,这是因为我们可欲且不知足。

“道”,无处不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如何顺应它呢?

域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人作为域中一大,必然也有自己的运行规则,老子说:人道有为。

人道有为与佛教中的执于妄念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称呼。属于人性难以摆脱的特征。概括起来就是:沉迷于“无中生有”,知道空无是结果却依然执着于“有”,却又不满足“有”,周而复始直至沉沦。

在老子看来,以“人道”去符合“大道”是有迹可寻的,他称之为“德”。

佛经和道德经哪个智慧更高(佛经和道德经区别在哪)

与人而言,“德行”就是“道行”。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归于“大道”,只要是尽己所能去符合“大道”就足以应对人生了。

而尽己所能针对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德行”。

“德”是什么,在此就没有必要多说了,但它一定是与欲望相对的。

在很多人看来,要“德”意味着“无欲”,这是极其片面的。

老子说:损之又损,以致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这些话足以证明,老子并非是让我们完全放弃欲望,而是以无私成其私,以无为而成其为;虚,是万物的本质,实,是人的感受,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才符合“大道”,这叫“中和”之道。

佛经和道德经哪个智慧更高(佛经和道德经区别在哪)

把这句话再通俗一点就是:一心想得反而得不到,顺其自然反倒更容易;精神和物质要辩证统一,哪一方走向极端都是灾难。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总会被理解成得过且过,这是不知“有道”的原因。事实上,它们是指做好你该做的事,专注于正在发生的事,是顺应“道法自然”。

从形态上来说,“天道”无为,“人道”有为。无为而无不为,有为而有所不为,孰重孰轻一目了然。关键在于,有为导致的有所不为的内容,恰恰就是人生最需要的东西。

佛法靠“悟”施“修”,道法靠“修”致“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但是两者都离不开一个“悟”字,生活中少不了一个“修”字。佛说: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悟,在我的理解中,就是从内心相信“空无”就是真相,“大道”是存在于“虚实”之间的,据此,妄念和欲望才不会束缚你,人生才能成为旅程而不是炼狱。

悟”是开门砖,“修”是行大道。佛法与道法是开在一条藤蔓上的两朵金花,“谈虚”而无所作为是对老子的误读;“悟空”而道宿命是对佛法的扭曲。常读经书,越翻越有味道,我写这样的文章愈加感觉自己的浮浅无知与进步。

一“悟”一“修”在现实中给我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知道了什么是“活在当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62544.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