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的什么内容?老子道德经讲解

《道德经》全书5000字左右,最初这本书并没有分章,全书的八十一章是河上公作的区分,《道德经说什么》全书就是以“河本”为蓝本展开做的讲解。

由于《道德经》最初写成时并没有做八十一章的区分,而河上公在做区分时为了迎合咱们的文化,取阳数最高的数字九,九九归一而分为八十一章,所以里面有部分章节会有被强制拆分成两章的感觉,因此《道德经说什么》这本书在做讲解时,把十八和十九章,三十六和三十七,四十七和四十八章合在一起做讲解。

《道德经》全书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前面三十七章内容为道经后面的四十四章内容为德经。全书的前面三十七章可以总结为全书主题道的特征,以及我们该如何做三个部分。后面的四十四章总结为要做有德的人该如何做,在修炼自己的德性时对自己该有哪些要求,以及对他人有哪些要求三个部分。

道德经讲的什么内容?老子道德经讲解

01

《道经》的三个方面

(一)本书的主题

《道德经》里边大家都看得到的东西,作者不强调,因为有形的东西所能产生的作用大家基本都知道,可是无形的东西大家却经常会忽略,所以道德经着重强调这个方面,道这个东西不用形象,就没办法理解,道是非常高的,讲出来就低了,道是全面的,讲出来就片面了,因为我们的语言和逻辑有局限性,所以讲道需要用形象让大家来领悟,比如书中反复讲到的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他确实存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风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影响。

道就是世界运行的规律,我们按照这个规律来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就是遵循道,世界上很多的事物有正必有反,有黑必有白,相互之间通过比较而存在,而在事物的对立之中,又会形成一个统一运动变化与相互发展。有和无相比较而存在(没有无就不会有有),相辅相成,难和易也是这样(没有难哪里来的易?对比才有了难和易),对立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立而发展的,这就是世界运行的规律

(二)道的特征

万事万物里边都有阴阳两种力量存在,道具有阴阳二者的相互中合特征,有不偏私的特征,道生万物,大道无形,不受任务事物左右这些都是道的特征,另外道是永恒的规律,它朴实而华。这些特征看起来过于抽象,如何理解?

相互中合指的是万物负阴而抱阳,两者参与到一起,相互中合就形成了和谐的世界,阴阳两者相互作用,永无休止,阴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万事万物里边都有阴阳两种力量存在,动的部分是阳,不动的部分是阴,比如手的大拇指为阳,其他四指为阴,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两个方面,两个部分参与到一起,参生万物。

道是不偏私的,天地对人世间的事情不关心,万事万物在他的眼里都是平等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事万物在他眼里,无所爱惜。就像草扎的狗,草扎的狗是用来祭祀的,在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非常尊重,祭祀之后就扔在那儿没人管。天地对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圣人对万事万物也是平等的。比如家里有几个孩子,要让他们自己去奋斗,让他们自己去努力,不要我们认为他们弱,就一定要想去帮助他们,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叫偏私。老子认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也要没有偏私,也要对万事万物公平

道是无形的,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着,但是从古至今它都存在。它无处不在,就像风一样,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运动,道无声无形,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道不受任何东西左右,它有自己的轨道,有自己的规律,“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道是万事万物生长的决定性力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道是朴实无华,朴实厚道的,所以老子告诉侯王,要侯王坚守朴实厚道公平的理念,最后老百姓都会支持他,服从他。

道是一种永恒的规律、规则。能顺乎自然,不妄为、不多为、有所不为,这样,“无为”就能产生比“有为”更好的结果。天地对万事万物什么事都不管,它只为万事万物提供条件,阳光雨露土壤任其自然地生长。顺乎自然的规则,按照规则来行事,万事万物就能自我成长。(大人给孩子提供成长所需的条件,不过多干预,孩子就能自我成长)

搞清楚道的特征,能识别出道,接着我们需要搞明白我们该如何去做?

(三)该如何做

不管是侯王,还是普通百姓,生于天地之间,首先需要遵循天道,天地并不以自己的私利为其目标,而是为 万物提供条件,阳光雨露土壤,任由万事万物自由生长。因为天地不自私,不以自己自我的生存为唯一的目的,所以才得到大家的敬畏、敬仰。我们每个人做事也应该有这样的境界,也应该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私心私利,可是遇到问题的时候,有的人只考虑自己的私心私利,不顾及旁人的感受,这样的人到最后会走入死胡同。因为他们没办法跟大家协作,大家会觉得这个人太自私,不愿跟他一起共事,因此在谋划一些事情的时候,大家会有意无意地把他排除在外。

其次,为人处世要像水一样不争水的不争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条有边界不争。湖有湖畔,河有河堤,海有海岸,我的边界就在这,不与其他事物争功,不与其他事物争地,有边界不争。第二条有秩序不争。水流动的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前后相随,循序渐进,非常有秩序。像我们在十字路口那么一点地方,堵车的时候有一点空都往前争,最后都挤在那个地方了,大家都动不了。第三条有牺牲不争。你看水流的河道底下都是坑坑洼洼的,水怎么才能往前流呢?前面的水把坑坑洼洼填平,后边的水才可以滚滚前流,这不就是前仆后继。都不做牺牲,坑永远在那,坎永远在那摆着,怎么向前流。因为不争之道,反而能曲成万物,反而天下没人能争得过。

道德经讲的什么内容?老子道德经讲解

第三,不要太满,凡事勿求满,就像吃饭不要吃撑了一样,吃得太饱反而会不舒服。求盈求满特别想把持事情,不如适可而止、恰当好处,每个人的财富积累的非常多,也没有办法能长久的守住,遵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是因为从来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第四,要保持内心宁静,人心也要像深水一样静水流深,要宁静致远,要善于沉淀,就像一杯混浊的水,要变得清澈,就要静下来,它就能慢慢地变得清澈,我们通过运用安静、宁静来控制住我们的急躁、浮躁。就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智慧。宁静下来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不受外来的各种各样诱惑的干扰。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了,乱花渐欲迷人眼,靠什么来抵抗诱惑?除了外在的制度,规则之外,更需要我们的内心。

第五,注重实质,应该注重实质,而不是外在的内容,很多食物对人来讲,它的营养是最重要的,它的充饥作用是最重要的,至于它的外表的颜色很多不是实质的内容,是次要的。我们吃食物的目的是填饱肚子,而不是为了它好看。我们不要被外在的奢华的炫耀的各种形式、各种颜色、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会迷惑我们,不要把精力全都集中在那些方面,而要集中在实质的方面,懂得我们生命中、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坚守。掌握最重要的,才能够返璞归真,才能够抱真守一

第六,做事要懂得迂回懂得委婉迂回处理问题的方式,才会有更全面、更圆满的结局和结果。就像水一样,懂得委婉迂回地流淌,才能更好地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有智慧的领导者,为人处事应该方正而不生硬,要圆融,有一些棱角,但不要老去割伤他人,要懂得委婉迂回地处理问题的方式。直率,但又不越界,不要进入到放肆、无所顾忌的程度,要光芒内敛而不要老去张扬、炫耀,要给人留下一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形象。

最后一个方面,要懂得从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做事要一点一点从小事做起,不要经常强调远大的目标,伟大的抱负。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做起,一步一步地就能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要看不起那容易的事情,想要做好难的事情,先要从容易的事情做起,要把容易的事情当作难的事情来做。这样,就不会有什么难的事情了。为什么?当我们把容易的事情当作难的事情来做,我们就会有充分的准备,一步一步才能够做得非常到位。这样中间才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正是我们对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的事情才能够顺理成章,也才能一步一步成就自己的伟大

知道了道的无形,道运行的规律,严格的遵循道,去一步步的践行,我们就能慢慢提高自己的德性。

02

德的三个方面

(一)要做有德的人该如何做

首先,要认识道的规律,道是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它永恒存在,具体的事物都拥有具体的道,也就是具体的规律。我们了解了大道,就可以以此来了解万事万物的具体规律。茶有茶道,花有花道,练武有武道,下棋有棋道……了解了普遍的道,也就更能够了解这些具体事物间的规律与规则。万事万物内部都有阴阳两种力量,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统一就得道,比如天得到阴阳统一,而成为清明的天,地得到阴阳统一而成为平静安宁的地,溪谷得到阴阳统一,水源充盈而生命旺盛。万物皆是得到阴阳统一而生生不息

道是运动的,当它运动到相反的方面,我们不能还站在原地(站在原地就是刻舟求剑,就会落入守旧的经验主义陷阱),得站在和自己相反的角度和立场,来分析和梳理同样一个问题,这就是从道的运动中得到的“德”。我们每个人的正向思维水平都很高,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自己的立场,都能把问题说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振振有词。可是我们都不习惯换位思考,对待同一个问题都不习惯站在和自己相反的角度和立场,分析梳理同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懂得换位思考,其次要求我们要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我们的思维水平才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是要正面看,换到对面看,最后再合起来看,统一起来看。(正看,反看,再合起来看

道德经讲的什么内容?老子道德经讲解

其次,要按照道来修身,在有道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地、坚定地按照道去做,去践行,也就是“积德”(积累德行)。德就像水一样,我们身体就像一条船一样,我们积累的水越多,我们身体这条船在水上才能够航行得更自由。水多了,自然而然地就航行更加自由。我们积累的德多了,我们按照道做事,更坚定、坚持、持久,那也就给我们人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不断地积德,我们的行为也就会更加自由,我们的行为也就会更加能够符合大道。不要依赖感觉,不要把我们所见所知的就当作大道,重要的要用心,也就是哲学上讲的,要用理性的思维,来了解认知大道。坚定地按照道的方式来做,才能成为好的领导者。修身得到的是“真”,修家得到的是“余”,修家得到的是“长”,修国得到的是“丰”,修天下得到的是“普”。从修身开始,最后落到天下

最后,要以道观物,看问题要以道观物,可是有道的人往往为人所误解。得道者讲的话,其实很容易被了解,很容易去实行。可是天下的人都没办法了解,或者不去了解,也不去按照这个去做。了解了道的规律,通过修身来提高自己的德行,还需要在日用常行中以道观物以事物的本源状态来观察来践行,而不是把道束之高阁

按照道来践行,慢慢提升自己的德性,又得从对待自己的要求和对待他人的要求两个方面来践行。

(二)对待自己的要求

对待自己的要求,首先是听到道就坚定地践行,大道都比较简单,就像巴菲特所说,每个人都想快速致富,大道就是让我们慢慢变富,但是很多人听到慢慢变富的言论和方法都会嘲笑或嗤之以鼻,而真正知道大道规律的人,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遵循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规律,都会坚定的去学习,去践行大道的方法,耐心地等待最终的收获

其次,要控制好自己的私欲保持内心的清静,我们的感官接触世界接触的多了,反而会造成一种迷乱和混沌,通过我们的智慧、理性认识,才能了解事物的规律,我们经常在网上学习各种各样的方法,不懂得甄别,不懂得筛选,不懂得提炼概括,反而了解到真知越少,阻碍自己的进步,这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控制好自己的私欲,总在外面求各种各样的知识,让自己的内心处于急躁的状况中,不懂得反观自省,不懂得人心像一面镜子,当镜子被灰尘蒙蔽时,见得越多,反而获得的真知越少。保持内心清静、控制好私欲,按照大道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去做,而不妄为,这样一切都会顺理成章

第三,要求自己不要贪快要适可而止,前面有讲到道像水,其中一个特征就是有边界,只要是道就有边界,道外边往往是深沟,就是深渊,就是歧路。遵循道就是在了解边界底线的情况下,不贸然地前闯,有“底线思维”,“红线思维”,给我们的欲望划出边界,就是“知足”,知足才能不辱,知道边界、底线不闯,才能没有危险,没有失败。现在年轻人拿生命去换财富,回头再拿财富来换健康,有时候,甚至换不回健康,就是因为过多地消耗了身体健康,没有合理的利用身体,在身体有一些小状况时,没有懂得止。祸福相依,相互转化,物极必反。知足可以不辱,知止可以不殆知足、知止,才能长久

第四,做人要宽容大度,要不多言。做人的胸怀要像山谷一样,容量无穷无尽,宽容大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容人,容事和容言

道德经讲的什么内容?老子道德经讲解

第一要容人,要看他的正能量方面,他这个方面做得很好,我就向他学。那个我知道不好的东西,我就把他屏蔽掉了,不学就完了,没有必要因为这一点把人全部都否定掉。(不要因为他人的人品不好,就不跟他人学习他好的一面,如果全盘否定对方,不学习对方的优点,无异于自残

第二要容事,经常有一类人,比如人家有一个很重要的场合,他突然讲了一件事,那谁那谁当初怎么样,别人说他,他说那我说的是事实嘛,就是那样的。你说的是事实,但你这样做就不厚道。有些事在某些场合不该说的,你就不应该讲。为什么?不要挑事儿,要成人之美。(一点事都容不了,一点锅都背不了,将来怎么做成事情

第三要容言,什么叫言论自由?我哪怕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维护你有把自己观点表达出来的权利。这人你不要讲话,你看这人品什么样,你有资格说话吗?为什么,我人品跟我说话有什么关系?我有言论,有这个权利,那大家就得维护他的权利,下次到你有这种情况的时候,你有这个权利,大家才能维护你。

第五,做人要节俭节制,小心谨慎欲望减少一分,幸福就多一分,懂得节俭节制就是在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品德,积累自己的德行。节俭节制能磨炼自己的思想品德,磨炼自己的意志,磨炼自己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态度。家庭没有培养出节俭、节制之风,就没有办法长久持续地发展,要培养这样的风气首先需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除此之外,还要培养自己做事小心谨慎的习惯,就像煎小鱼一样,不要总翻腾,容易翻碎,要有耐心,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有节制,按照一定的程度进行推进。

第六,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构成,要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先要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做起,一步一步地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不要看不起那些容易的事情(我自己之前就会有这样的毛病),想要把难的事情做好,先要从容易的事情做起,要把容易的事情当作难的事情来对待,这样真正做事情时,就不会有难的事情了。为什么?因为把容易的事情当作难的事情来做,就有充分的准备,一步一步就够做得非常到位。这样中间才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自己对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样事情才能够顺理成章。

第七,做人要有责任感,乐于助人。无论是在工作中做领导者,还是在家庭中扮演家长的角色,都要让自己有责任感,有担当,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拥戴,才能有更大的可能影响家人,不要多说,而要多身体力行的去做,去实践。滔滔不绝的说,只会引发他人的反感,而身体力行,润物细无声地反而能更好地影响他人。去帮助别人,为别人做事,在给别人做事情,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会获得收获,也会获得无尽的快乐,这些都是无形资产。

按照道德经,约束自己,还要有对待他人的方式和态度,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人?

(三)对待他人的要求

对待他人,首先是不多言不与他人争辩,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多言的,不会多嘴多舌,不会乱说,发号施令多了,话多了,唠叨多了,就不起作用了。我自己平时带孩子就总会犯这样的错误,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多说不如多行,通过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反而能更大程度影响家人,影响身边人。除了要不多言,还要懂得不争辩,很多时候喜欢与他人争辩,是因为要面子,为了显示自己知识的渊博,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有智慧的表现是不吹嘘自己渊博、博学、无所不知,不为了争辩的胜利,只为背后的真理,不吹嘘自己的知识渊博,只让知识发挥它正确的作用。(真正的牛人在十多岁就破除了面子问题)

其次,要善于处下,团结他人。要善于处下,就像水一样,处在下游,最后汇成大海,善于处下就是以静为下。像大海处于下处就能汇聚更多的水,对待他人的态度,谦虚,诚恳就能团结更多的人

第三,要不敢为天下先。带领团队有利益分配时要懂得先人后己,这样才能团结更多的人,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拥戴,拥护,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后面,不让自己的私欲膨胀,不做任何事情都只关注自己,就能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终成大器。

第四,对待他人要不盛气凌人,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不是动不动就暴跳如雷,在急躁、浮躁、暴躁、狂躁的心理状态下都会失去智慧,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内心就成了情绪的奴隶,没有办法保持清醒、冷静、理智的心理状态,才会发怒。发怒就会制造冲突,从而会阻碍解决问题。

第五,对待他人不要多为,要让他人有所作为。现在不少妈宝,爸宝控,就是父母为孩子做太多了,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毛病,自己的孩子缺点在自己这都是优点,道德经里面说得要懂得无为的道理,点醒了自己,有些事我们越有为,越强求,什么事都管,反而最后结果非常不好不要多事,不要找事,不要小看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给孩子适当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成长,同样,在带团队的时候,也给团队适当的成长空间,不要把大家当成弱鸡。

第六,不要苛责他人,人际交往,不要本着“无所谓”的态度,想着跟别人、朋友之间有了裂痕,会以为会自行解决,平时做事要小心,朋友之间要珍惜,家庭之间感情要珍惜,不要等有了埋怨之后,再想办法解决。不要认为自己对他人有恩德,别人就欠我们的,有德的人的做法就像拿着欠条,也不苛责别人偿还,这样就不会积累那么多的埋怨。不要认为老天不公平,老天让我们成为一个好人,其实就给了回报,做一个好人,让我们免去很多的祸端祸殃,换个角度看,成为一个好人,也是一种回报。

道德经里面要思考的内容很多,希望以上的内容,对阅读文章的朋友有一些启发。也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69582.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1日
下一篇 2023年1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