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致贫因何起?诗中奥秘揭真相,或出你意料之外

古时候的穷人,最愁的是什么?

乍一看,这个问题好像多少有那么一点,没怎么动脑子的意思。穷人当然是为穷发愁了,难道还有比穷更让穷人发愁的!

如果真是这样,那穷人为什么穷呢?

原因恐怕有很多。

比如好吃懒做,比如不够努力,比如选错了方向……再不然,那就是自己的命不好,时运不济。

然而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或许有这些方面的原因。但最真实的原因,根本不是这些。

不相信?

请看下面这首诗。

穷人致贫因何起?诗中奥秘揭真相,或出你意料之外

旱后郴寇又作

(节录)

去秋今夏旱相继,淮江未净郴江沸。

饿夫相语死不愁,今年官免和籴不。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的杨万里。诗中描述的,是江淮一带发生了大旱灾,淮河和郴江里的水,都旱得快干了。

河里的水都快干了,地里的庄稼,自然更不用说。

地里没了收成,老百姓就饿肚子。

说起来,也是挺奇怪的。

古时候,即便是种地的农民,一赶上个荒年、灾年什么的,肚子就要跟着遭殃。难道那时候的人们,就像现在的“月光族”,不知道在好年景时,积攒下一些粮食来?

幸亏,他们好像也不以为意。

虽然一个个饿得,早已前胸贴了后背,却还互相开着玩笑,说什么“死不愁”……意思就是,如果真的饿死,那倒好了,就再不用发愁了。

他们当下最发愁的,难道不就是饿肚皮吗?

莫非还有比饿肚子,甚至活活被饿死,更让他们发愁的事?

你别说,还真有。

穷人致贫因何起?诗中奥秘揭真相,或出你意料之外

饿夫相语死不愁,

今年官免和籴不。

原来他们最发愁的,并不是眼看自己就要饿死,而是朝廷会不会把“和籴”给免了。

为此,他们还互相开玩笑,说:

“饿死吧,要真饿死了,我看那皇帝老儿,还能不把我的‘和籴’给免了!”

这就是穷人的幽默。

没有肤浅,只有深入骨髓的苦难。

聊到这里,有些朋友或许很想知道,到底什么是“和籴”呢?

“籴”就是买的意思,加一个“和”字,就是大家一起来参与的意思。这是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的一个制度,本义是从农户手里,把富裕的粮食收集起来,用以备荒、赈灾。

这不是好事吗?

但你别忘了,既然是好事,自然是以捐献为主,官府只是象征性地,给农户一些补偿。

这好像也没什么。

谁知到了后来,尤其是唐朝中期以后,这个制度就变成了强制性的。而官府给的补偿呢,则还是按捐献的名义。

这样一来,老百姓种地,不但要交租子、交赋税,就算还能有点富余,想留点隔夜粮,最后还是会被官府,以“和籴”的名义,强逼着你“捐献”出来。

结果就出现了,穷人都快饿死了,却还要被强制“捐献”。

你说愁不愁?

就这样的制度,古时候的那些穷人,要想不穷,还真就挺难的!

穷人致贫因何起?诗中奥秘揭真相,或出你意料之外

说起来,这都是些老黄历了,除了替古人忧、替古人愁之外,好像也没什么用。最起码,不影响我们当下的生活。

然而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了。

说起来,就要说资本主义了。自打资本兴起以后,古代这些横征暴敛、巧取豪夺的手段,就变得委婉多了。

为什么说委婉多了?

因为实际上,从穷人手里掠夺剩余价值的本质,根本就没有变。只不过,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动手去抢了,而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洗脑,让穷人自己乖乖地送上来。

到最后,穷人彻底变成了穷人,却也只能自己怪自己。

为什么?

再简单不过了。肯定是因为你要么不够努力,要么没有本事,要么太贪婪,要么太虚荣……总之一句话,都是你自己的错。

现实不就是这样吗?

要不然,房子为什么一定要买在城市里?孩子上学为什么一定要报补习班?今天还没有过完,为什么就能花上明天的钱?

这一切的背后,不都是资本在作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22294.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3日 上午10:27
下一篇 2024年4月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