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之影响:清朝入主中原之谜,皇太极燕京策略揭秘

清朝入主中原,吴三桂不战而降,打开山海关这一重要关卡,为清朝实现一统天下铺平了道路,并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不可否认,吴三桂的确是清朝的“恩人”,但我们更应该看清楚的一点是,清朝也已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与吴三桂、李自成相比,清朝占据着绝对优势。

对于处于上升期的清朝而言,即便吴三桂力守山海关,八旗铁骑也迟早会入主中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看清朝入关的主要途径。

吴三桂之影响:清朝入主中原之谜,皇太极燕京策略揭秘

清朝入关非山海关必经吗?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清朝入关并非只有山海关可走,在山海关未开之前,从后金兵到清兵,曾先后五次袭扰过中原,每一次袭扰对明朝都是一次重创,钱财、人口和战将都严重受损。

  • 皇太极的第一次入关之战,崇祯二年(1629年)冬,皇太极亲率七万大军绕过宁锦防线,从喜峰口入关。

从十月始入关,一路势如破竹,先后征服了遵化、永平、迁安和滦州等地,尽管攻打京师失利,最终班师回营,但皇太极这一遭造成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明朝京畿地区的防御体系遭到严重破坏,部将受损,或阵亡或被俘,如总兵赵率教、满桂、孙祖寿等众多将领战死,而蓟辽督师袁崇焕亦因此战被崇祯诛杀,可以说此战使明廷大受震动,元气大伤。

而对于后金军来说,他们通过此战不仅认清了敌我形势,而且还对此制定出对应的策略,那就是皇太极强调的“伐大树”方针,即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可见,清朝对付明朝打得是一场消耗战。

之后清兵入关之战以大肆劫掠为主,攻打城池为辅,主打蹂躏二字

  • 崇祯五年(1632年)六月,皇太极再次率兵绕道内蒙谷入关,以大同、宣化一带为主攻方向,“不攻城池,只在各村堡劫掠”!
  • 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派阿济格兵分三路,转道京师西北的延庆,从居庸关入侵,连克明朝12城,掳掠人畜共计18万左右,被屠杀者众多。
吴三桂之影响:清朝入主中原之谜,皇太极燕京策略揭秘

  •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皇太极再次派出多尔衮和岳讬兵分两路,一路从青山关的破城墙入关,另一路又分成四路,分别从古北口、黑裕关、墙子岭、将军石入关,最后在通州会合后,又分成八路,四处劫掠。

此次入关,清军将济南屠杀烧毁一空,被罢职在家的河北名将孙承宗,组织人马在高阳抗击,但寡不敌众,城破被擒,自缢而死,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战死,另有家眷百余人被杀。

名将卢象升率两万人马勤王,不幸被清军包围,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而清军在此次入关战中却大获丰收,掳获人畜46万之多,黄金白银98万两。

  • 崇祯十五年(1642年),皇太极派阿巴泰再率军入关,此次也是兵分两路,一路从界岭口破墙而入,另一路则是从黄崖口攻破长城入关。

此次虽然清军一路南下,如若无人之境,但仍未留在关内,还是洗劫一番后再次返回关内,此次虏获人口36万之多,牲畜32万余头。

通过清军几次的入关大肆劫掠,我们也发现,清军的战略十分清晰,只劫财不占地,即便占有优势,他们也没有逗留在关内。

明朝在内有李自成农民军起义,外有清朝的入关之战下,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地在被消耗,始终无法集中火力剿灭一方,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严重内耗,精疲力竭,农民军和清军,谁先战得优势,谁就是明朝的掘墓人。

吴三桂之影响:清朝入主中原之谜,皇太极燕京策略揭秘

同时也发现,清军入关并非只有山海关可走,能入关的途径还是挺多的,但为何清军选择了山海关呢?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不是清军自己选择的,而是山海关主动选择了清军,当然清军也是求之不得的。

山海关是联系辽东和中原的咽喉要塞,对于清军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离根据地最近。但是由于山海关本身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山与海相接,通道狭窄,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条防线锁了清军二十余年。

尽管清军可以多次入关劫掠,但始终不敢驻扎,主要原因就在于后勤补给。清军选择的关口都有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远离根据地,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入侵战。

如果清军选择留守关内,难保明朝不会改变策略,一旦选择先攘外后安内的战略,那对清军是十分不利的。

但对于山海关,清军也始终没有放弃,在第五次入关回归之后,清军发起了发动了松锦之战,打掉了明朝关外重兵据守的锦州、宁远、松山和杏山四城。

吴三桂之影响:清朝入主中原之谜,皇太极燕京策略揭秘

可以说,清军此举也是在为拿下山海关作准备。由此可见,尽管清军始终坚守伐大树策略,不断地消耗明朝,但并没有放弃对山海关的战略。

最终他们也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找到机会,终于等来了吴三桂的投降。看上去好像清朝在吴三桂的帮助下,不费吹灰之力顺利入主中原,但这样的机会也是清军对明朝在不断的攻击中所获取的,并非不劳而获,他们也耗费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如果吴三桂在明朝灭亡的情况下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选择了坚守,那么清军还有入主中原的机会吗?

吴三桂之影响:清朝入主中原之谜,皇太极燕京策略揭秘

不走山海关,清军还有更多机会吗?

对于明末的形势是这样的,明朝处于极速的衰败期,而农民军和清军则处于上升期,而且两者一内一外,在心理上给了明朝很大的压力,并使得明朝在战略上始终无法拿出适应形势的应对之策,以致于两者都壮大了。

两条强龙力压地头蛇,明朝最先退场,剩下的战斗属于李自成与多尔衮。在战略上,农民军与清军孰强孰弱,这是显而易见的;在战斗力上,两者孰强孰弱,也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最重要的是,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很快内部便发生了内乱,二把手刘宗敏作威作福,肆意追赃,滥杀无辜,搞得京城内人心慌慌,而李自成对此并不可控。

而清朝尽管在关键时刻,也发生了争权事件,皇太极突然暴毙,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汗位,但很快局势就稳定下来,多尔衮通过政治手腕篡夺了大权,之后便全力以赴,一致对外。

两者相比,在对内控制的政治手腕上,李自成很明显也不占优势。

在战略眼光上,在战斗力上,在政治手腕上,农民军都不占优势,清军可以五次绕远路入关,他们同样可以做到第六次、第七次、八次等多次袭扰京师,直至找到突破的机会。

吴三桂之影响:清朝入主中原之谜,皇太极燕京策略揭秘

当明朝未亡时,崇祯可以调集人马勤王,那么明朝灭亡后,孤立的农民军是否也能抵挡住满洲八旗的铁蹄呢?这是一个问号。

再说吴三桂,当时崇祯下令他入京勤王,结果他在路上磨蹭,延误救驾时间,或者说他本来也不打算真心前去拯救崇祯,这主要因为崇祯的口碑并不好,袁崇焕被杀就是教训。此外还有间接死于崇祯之手的将领,如孙传庭、孙承宗等名将。

其次,明末官场黑暗,腐败不堪,内斗严重,种种矛盾导致吴三桂产生各种私心,只求自保。

明朝灭亡后,吴三桂也成了一支孤军。尽管南方明朝保守还有百万大军,仅左良玉一人就手握几十万大军,但他们连皇帝都不救了,凭什么去救吴三桂。

所以,吴三桂既不敢与李自成硬拼,也不敢与清军开战,他自己没底气,也没实力,当然更没有魄力。

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只能选择投降,只是投降谁的问题。

假如吴三桂很骨气,誓与山海关共存亡,那么他能守住吗?很显然是守不住的,关内李自成要攻,关外清军虎视眈眈,没有后勤支援,吴三桂连寂寞也守不住。

历史有时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但不会因为个人而停止向前的步伐,它选择的只会是更顺应时代发展的主人。

综上所述,即使吴三桂选择坚守山海关,最终的胜利仍然是无法改变的,清军一统天下是历史所趋,也是大势所归。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25200.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6日
下一篇 2024年4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