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四大社会陷阱揭秘:避之则安,远之则顺

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水浒传》情有独钟,他曾说《水浒传》是一部百看不厌的书,对此感同身受。

少年时,读水浒,执着于江湖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快意恩仇;而到中年时,放下戾气,再读水浒,却发现江湖社会陷阱重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在此总结了水浒江湖的四大陷阱,好汉们有的为此付出生命,有的失去家人,还有的失去原本富足的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可要小心了。

《水浒传》四大社会陷阱揭秘:避之则安,远之则顺

陷阱一:男人莫犯“溜骨髓”

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没有爱情只有奸情的小说,确实小说中的正常女性没有几个,大多都扮演了负面的角色。

所以,宋江在亲身经历了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说“贪女色,不是好汉的勾当”,“但凡好汉,犯了‘溜骨髓’三个字的,好生惹人耻笑”。

宋江的话,前一句没有问题,后一句需要修正一下,“但凡好汉,犯了‘溜骨髓’三个字的,不仅惹人耻笑,而且还会为此轻则丢了前程,重则丢了性命”。

在小说中,宋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像私放罪犯这样的事儿,他绝对不是第一次干,小说中写到一个小小的孔目都能翻云覆雨,押司也是一样的。

那为何私放晁盖就翻车了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犯了“溜骨髓”,若不贪图阎婆惜的美色,也不会当上逃犯。

所以,到后来,他才总结出好汉切记莫犯“溜骨髓”三个字。

再者还有如西门庆,阳谷县的大财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生活滋润,但就是有一毛病,犯了“溜骨髓”,结果勾搭上了武松的嫂子,最后被武松结果了性命,再有泼天的富贵又有何用呢?

所以说,男人莫犯“溜骨髓”,避其一,远离灾祸。

《水浒传》四大社会陷阱揭秘:避之则安,远之则顺

陷阱二:所谓的“好友”要小心

梁山一百单八将选择做贼寇,虽大多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但各自有着不同的境遇。

有的因官逼民反,如林冲、武松;有的被自己逼上梁山,如晁盖等七星;还有的则是随大流,跟着别人上梁山,如吕方、郭盛、李俊等人。

上述这些好汉上梁山也算得上适得其所,但有些小众群体,他们并不愿意做贼寇,只因轻信好友,最后却是被好友骗上了梁山,这部分好汉算是最冤的。

比如美髯公朱仝,他先私放晁盖,后又私放宋江,再后来又放走了雷横,最后自己还因此吃了牢饭,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愿去做贼寇。

可悲的是,他曾经视为兄弟的人,不仅不理解他,而且还千方百计地设计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去做贼寇,对他穷追不舍,最后他被逼到无路可走,只好上了梁山。

再如病关索杨雄,人虽然怂点,但那么多年都过来了,如果没有石秀,他会过一辈子怂人的生活,这也是一种人生。

但自打石秀出现后,他的生活就彻底被搅乱了,最后被石秀搞得家破人亡,还背上了血债,不上梁山,还有何处可去。很显然,杨雄是被石秀逼上梁山的,这样的兄弟有没有都无所谓了。

诸如此类的,还有如徐宁被汤隆骗上梁山,张顺把安道全逼上梁山,林冲被发小陆虞侯骗来骗去,秦明也被宋江耍了。

所以,有时候警惕一下身边的“好友”,或许可以远离灾祸。

《水浒传》四大社会陷阱揭秘:避之则安,远之则顺

陷阱三:执着于社会身份的悲剧

何为社会身份?在等级制度中,社会身份就是在社会上的位置,凭借强大的社会声望而获得某种特权。

梁山有几位好汉的社会身份很有辨识性,然而到最后他们不仅想要的身份没得到,还失去了原来的身份。

比如卢俊义,他本是河北大名府第一等长者,要财有财,要名望有名望,只因宋江觊觎他的社会身份,吴用便出手将他赚到了梁山。

当然,他的人生看似被梁山陷害,实则早有内祸。管家李固与贾氏通奸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最后要治他于死地的人是李固,而非梁山好汉。

不过总之卢俊义因梁山的介入而失去了原来的一切,上梁山后,他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身份的重建,凭借高识别度的原有社会身份,他在江湖社会拿到了第二把交椅。

四大征后,他又凭借梁山立下的战功拿到了朝堂世界中的身份,看上去,过去所经历的一切似乎得到了回报,但从结局来看,这是得不偿失,如果他不曾过分执着于身份的认同,或许还可留一命。

宋江的人生与卢俊义也是一样的,都是过于执着一个合法的社会身份,最终都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反,那些能够放下社会身份的好汉,比如浪子燕青,小旋风柴进、混江龙李俊、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等好汉,他们都主动选择放弃了即将拥有的社会身份,反而结局相对温和。

人活着,有时候不必太执着于社会身份,选择放下或许是一种解脱。

《水浒传》四大社会陷阱揭秘:避之则安,远之则顺

陷阱四:仗义的代价

梁山在第一代寨主王伦时代,并没有什么口号,就是很纯粹的打家劫舍;到第二任寨主晁盖时代,梁山有了“聚义厅”;再到第三任宋江时代,则改为了“忠义堂”。

梁山历经三任寨主,也经历了从弱到强的过程,说到功劳大小,当然宋江最大,因为他创造的江湖影响力最大,而他的秘诀就是“义气”二字。

韩非子说:“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其中的“宜”是应该的意思,所以,所谓“义”,也就是本应如此。

当“义”与情感相联系时,便产生了义气,所以,所谓“气”,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亲密联系。如,义父义母、义兄义弟。

这种以拟血缘方式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都是有目的,或为了生存,或为了生活,或为了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如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朱元璋的二十多个义子等,同样,梁山一百零八将,也是如此。

加入梁山的好汉,大多都本着“义气”二字,他们大都生活于边缘社会,不是流犯,就是山贼,瓢泊江湖,孤存无依。

“义气”让他们聚集在一起,成为彼此的依靠,既缓解了他们对生存的恐惧感和焦虑感,也增强了他们的存在感和归属感,这也正是晁盖时代“聚义厅”存在的原因。

《水浒传》四大社会陷阱揭秘:避之则安,远之则顺

但宋江当了寨主之后,虽然打着“义气”的旗号又召集了一批豪杰,但“义气”的性质却在慢慢被稀释,“仗义”逐渐向“仗忠”过渡,这也是“忠义堂”更名的原因。

江湖总是充满未知与险恶,宋江走江湖时,山贼、黑店、市霸、黑渡都让他碰了个遍,最后却都能化险为夷,靠得都是他讲义气的名声。

但宋江的价值观和信念决定了梁山的最终走向必然是招安,这也就注定了“义气”的味道会越来越淡,直至消失。

招安后梁山对外进行了四大征,宋江明知这是朝廷“以毒攻毒”之策,但他仍然接受了,他想用“义气”的力量换取“忠义”的资格。

在征战江南方腊时,梁山好汉开始大批死亡,朝廷的“良策”开始奏效,纵然宋江最后拿下了方腊,但仍难免落个被杀的下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梁山“义气”的消失。

当征讨方腊结束时,梁山好汉仅剩三十二人,在回京的路上又辞去五人,回京接受封赏时已不足三十人。

更何况,打完方腊后,朝廷又将他们分开安置,不少好汉又选择了弃官而去,只剩下宋江及其亲信们的“义气”,其分量又有多重呢?

所以,此时,朝廷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毒杀宋江、卢俊义,因为再不会有兄弟来救他了,梁山“义气”缘尽于此。

从上述可以看出,宋江以“义气”之名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者,但又以“义气”之名将他们送上了断头台,他对兄弟们的许诺成为泡影,自己也为此搭上了性命,可见,“义气”二字也是有代价的,不可轻言。

综上所述,人活着,不必过分执着于江湖社会,否则很可能掉入陷阱。水浒四大陷阱,避其一远离灾祸,避其二人生美满。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25406.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8日
下一篇 2024年4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