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选咸丰弃老六,被忽悠成关键?平庸胜出色之谜

道光死后,众臣拿出密诏,打开一看却是一脸疑惑。

自雍正之后,清皇室以密诏形式确立继承人,就是写一道关于继承人的谕旨,放于锦匣内,藏于“正大光明”匾额后,待老皇帝升天后,再重臣的见证下取出,并当众宣读继位人。

一般来说,锦匣内仅一道谕旨,但到了道光皇帝时,锦匣内却出现了两道谕旨,一道确立了以皇四子奕詝为接班人,另一道则是封了皇六子奕䜣为亲王。

道光为何要整这么一出?大臣们疑惑不解,后世学者也对此众说纷纭。

道光选咸丰弃老六,被忽悠成关键?平庸胜出色之谜

其实,道光如此做,笔者认为,他有着难言之隐,也透视出他内心的矛盾,甚至是他性格上的缺陷。

有人说,咸丰能当上皇帝,那得感谢他的母亲,因为孝全成皇后生前颇受道光帝的宠幸;也有人说,咸丰要感谢他的老师,因为他的老师杜受田给他支了一绝招,使他赢得了道光的欢心;还有人说,道光立储的出发点无非本着立嫡立长的原则。

上述三个因素,如果道光认定其中之一,他完全可以心安理得选择一个儿子为储君,写一道谕旨即可。

但锦匣内出现了两道谕旨,此举正好反应出道光的内心矛盾,笔者认为,实际在他心里, 不论是皇四子还是皇六子,都不是他想要的皇帝人选,选择咸丰只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那么他想要的继承人是什么样的呢?

道光选咸丰弃老六,被忽悠成关键?平庸胜出色之谜

仁孝排在首位

咸丰能当上皇帝,的确要感谢他的老师杜受田,此人工于心计,善于谋略,在咸丰与奕䜣争夺帝位僵持不下时,他向咸丰提了一条很有建设性的建议,那就是“藏拙示仁”

清朝帝王都比较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四书五经是必学科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在“平天下”一章中重点讲的就是“仁孝”观。

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进入中原后接受了汉化,对儒家的“仁孝”观尤为推崇。

清朝不论皇帝还是皇后,他们的徽号中大多都会带上一个“孝”字,如努尔哈赤的徽号中有“仁孝睿武 ”,皇太极有“宽温仁圣 睿孝敬敏 ”,顺治帝有“弘功至仁 纯孝 ”,康熙的谥号为“仁皇帝”,等等,而所有的皇后,其徽号均以“孝”开头。

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对儒家“仁孝”观的重视程度。当然,道光也不例外,在选立储君时,除了立嫡立长之外,忠孝仁厚也是考核未来储君的重要标准。

在这一点上,咸丰经杜受田指点,在实施后,马上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在一次木兰围猎中,杜受田告诫咸丰千万不可杀生,务必一箭不发,空手而归。

事后道光问咸丰,为何如此?

道光选咸丰弃老六,被忽悠成关键?平庸胜出色之谜

咸丰边哭边答,说:“儿臣见一母鹿携幼鹿,不忍射之,因射幼鹿,母鹿必心哀而死,射母鹿,幼鹿必无食而亡。”,道光听后,不禁赞叹他:“真仁德之君也”!

这不就是一件小事嘛,道光反应至于这么大吗?如果你不信仁孝的影响力,那我们再看看皇长子奕纬是怎么死的。

道光有九个儿子,但长子、次子和三子都接连死去,次子、三子两三岁早夭,皇长子活到23岁也去世了。

不少传闻都说皇长子奕纬是被道光踢死的,那么道光为何如此动怒呢?起因便是奕纬读书不用功,而且还不尊师重道。

老师劝他好好读书,他嫌人家唠叨,要挟说,等他做了皇帝就把老师杀了。此话传到道光耳中,奕纬被打了二十大板,但仍不服气,道光气上心头,一脚正好踢中奕纬的命根子,最后一命呜呼了!

奕纬死时是道光十一年,咸丰和奕䜣还没出生,可以想象,尽管奕纬不是嫡子,但作为长子,道光实际是将奕纬作为太子来培养的,对他抱有很大的厚望,但谁知奕纬如此不可教也,终落得一个不堪的下场。

奕纬之死,从事件本质上来看,就是死于不仁不孝,而杜受田就是抓住清朝帝王的软肋,让咸丰赢得了帝位。

道光选咸丰弃老六,被忽悠成关键?平庸胜出色之谜

道光的诏书是在死前半个月才写好的,在他病重期间,再次召见了皇帝候选人:咸丰和奕䜣。

在入见前,他们的老师分别对二人进行了嘱咐,奕䜣的老师说:“上若垂询,当知无不言。”,而咸丰的老师却说:“条陈时政必不如人,故伏泣流涕仅表孺慕之诚为上。”

所以,奕䜣在道光面前侃侃而谈,尽展其才;而咸丰则看着病重的道光,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回答,只管伏地痛哭,说只愿君父长寿安康。

咸丰再次使出他的杀手锏--仁孝观,最终夺得了皇位的大权。像这样的戏份,雍正当年也用过,在康熙的几个儿子激烈争储时,雍正其实也心动,但他采用的是另一种表现方式--仁孝,由此也博得了康熙的好感。

因此,虽然咸丰”忽悠“或者说”套路“了道光,但从仁孝的角度来看,咸丰和奕䜣相比,咸丰确实是占了上风的。既然如此,道光为啥还要写第二道谕旨,因为他的确也很欣赏皇六子奕䜣的才华。

道光选咸丰弃老六,被忽悠成关键?平庸胜出色之谜

奕䜣的才华与缺陷

道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曾在昏迷中问:“六阿哥到否?”,随后看着赶来的奕䜣,道光发出一声微叹去世了。

道光在将死之时,心里仍挂念着六子,这足以说明他对奕䜣的钟爱。那么奕䜣有何优点呢?

道光十七年,五岁的奕䜣入上书房读书,开始接受极为严格而又特殊的文化教育。他天资聪颖,颇有才气,先后拜穆彰阿、潘世恩、卓秉恬、翁心存、贾桢等名师为师,学习了儒家经典、诗文、满蒙汉文字和武功骑射。

奕䜣在各方面都表现优异,而且还易于接受新事物。据《清史稿》载,他曾与道光一起谈论军事,两人共制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道光赐枪曰“棣华协力”,刀曰“宝锷宣威”,并以白虹刀赐奕䜣。

通过奕䜣的表现,也可看出,道光很欣赏奕䜣的才华,但奕䜣恃才傲物,锋芒外露,这也是儒家大忌,也是道光所忌讳的。

道光是一位守成之君,由他在任期间,经历了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诞生,从此,大清走上了丧权辱国的道路。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从侧面也说明道光没有应对战争的能力,反而对战争有恐惧心里,甚至是逃避。当然中国近代史的落后不能全让他来背锅,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的确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他的一生循规蹈矩,也不好声色,还特别节俭,表面工作做得无可挑剔,但实质上什么也没干。比如明着说禁鸦片,但皇宫内的皇太后却可以吸食,打着孝道的名义将“以身作则”抛掷脑后,也是挺让人醉的。

道光选咸丰弃老六,被忽悠成关键?平庸胜出色之谜

道光本身平庸,好自欺欺人,没有魄力,保守至极,即便他欣赏奕䜣,以他保守派的作风,也不会冒险将大清江山交到奕䜣手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奕䜣当了皇帝难道就能改变大清的命运吗?从他后来与慈禧的较量中,我们也能看出,他虽然有才智,但帝王权术却是欠缺的,一辈子在政治中心进进退退,无法立足,正如曾国藩的评价“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

如果反过来看,咸丰反而在帝王权术方面还是有一手的。

综上所述,道光帝选立皇位继承人,首先注重的是仁德,其次是才智。因此,他选择了守成的咸丰,但两道谕旨也透露出他的心思,其实他想要的继承人是咸丰与奕䜣的结合体,这是他的理想继承人。

但从现实出发,他虽然选择了咸丰,也希望奕䜣能尽力辅佐哥哥咸丰,共治江山,所以特别为奕䜣写了另一道谕旨,算是亲自给奕䜣抬咖位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25434.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8日
下一篇 2024年4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