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盛世下《李白那年三十整》:这本书还原一个真实的李白

图片
豆瓣:8.9

作者:周白之白

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李白,那个我们印象中一生潇洒不羁、骄傲轻狂的诗仙,实际上也会为仕途不得志而愤慨自己的怀才不遇。

奈何这本书实在太薄了,我只读了一个小时,毕竟李大仙人是“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么短的篇幅很难道尽他的仙风道骨,以及那颗渴望“书剑济苍生”的赤子之心。

图片

在这强烈推荐康震教授的《百家讲坛-诗仙李白》,当时看了第一集就陷进去了,花了3个下午追完了十集,B站上即可看~

书剑济苍生

提到李白,第一个关键词就是“狂”。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是杜甫对李白的称赞。由此可见,李白的狷狂不仅为后人所崇拜,也折服了许多同代的大诗人们。

按理说,李白确实有这个自信的资本,他在诗文上的天赋无可比拟。但在唐代,并不存在“诗人”、“作家”这种职业,当时的文人墨客最大的理想是:当宰相或帝王师。

李白也没逃过俗套,他始终梦想着走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一直到他42岁,他终于得到了一张来之不易的入场券—拜见唐玄宗。

酒酣耳热之际,李白落笔写下了这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心怀天下,具有拔剑四顾的少年气魄,可他对自己渴望投身的皇家官僚世界一无所知。

康震教授评论过李白:他这性格就不适合当官。

果不其然,李白进京一年多,就惆怅地离开了长安城。因为这段时日以来,他压根没接触到任何政治事务,唐玄宗给他的官职仅仅是翰林待诏。

翰林待诏是干嘛的呢?大致如下:

某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观赏牡丹,美景伴美人,皇帝一想:春意正浓,不如把李白叫来写首诗,助助兴吧。于是李白赶来了,援笔赋之,作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李白已经成为了名震天下的大诗人,不管他在宫中混得如何,好歹是从皇上身边走出的人。

此时的李白是才华横溢、众所皆知,后半生可以高枕无忧了。

《行路难》就是在此时作下的,这一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姜太公和伊尹得到赏识的典故,点出了李白的心有不甘,他仍然壮志难酬,仍觉得自己能干出一番伟业。

伺机等待的李白,又迎来了一次重大机遇:安史之乱。当时在庐山隐居的他,踌躇满志地加入了永王的军队。

他已年逾半百,却还是那么轻狂,立下豪言壮语“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翻译一下就是:永王您有谋略啊!任用了我就不必担忧了,我就是那“东山再起“的谢安石,谈笑之间,就给您把叛军给灭了!

我们为什么这么爱李白?这位浪漫主义诗人,既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仙人之浪漫,也有对现实迷之自信、乐观的天真烂漫。

这次事变,又一次印证了李白不是做官的料。缺乏政治眼光的他,加入了南方的永王军队。而在北方的太子军队,一边在忙着镇压叛乱,一边在设法趁机干掉永王。

于是乎,李白从军一个多月,吹下的牛还没实现,就被当作叛军抓起来了。

李白一生好结友,在这个危机时刻,昔日的好友,以及仰慕他才情的人,都纷纷为他说情。

最终,他逃过了死罪,被贬到夜郎流放,恰逢天下大赦,经历大悲大喜的李白,这时作出了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们早已对它朗朗上口,明白它在描绘江水浩荡、舟行轻快,或许有人会瞥到诗下注释里的“流放赦免”。

但很少有人知道,此时的李白已经是烈士暮年,劫后余生,他发出感叹:“轻舟已过万重山“了啊。但那又如何?”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的极致激昂、豪放之情依然不息。

图片
图片

有人说过:李白的不幸是我们的幸运。

正因为他在政治场的不得意,这个“银鞍照白马,飒踏如流星“的侠客李白,才没有被长安城的高墙所束缚;也正因为他一次次的辗转流离,我们对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才更有感触和钦佩。

丈夫未可轻年少

前两天与一学弟聊天,我们达成共识:二十岁的年纪再读李白,才更敬佩他。

不谦虚地讲,我们和李白属于同一类人,都有那种勇于追求的个性。

因为这一点点的不甘心和野心,支撑着我们忍受着孤独和寂寞,抵抗住放纵和诱惑,度过了一段段清苦的默默积累的日子。

这些日子同样回赠给我们许多。在身边同学披星戴月地考研时,我过着朴实无华的保研生活,还能继续捣鼓着公众号。学弟更是国奖、标兵荣誉各种光环加身,相当于半只脚踏进了保研人行列。

在不断变得更优秀的同时,不知不觉,我们抵达了更高的平台,领略了更多优秀得人神共愤的学霸。

在许多低调的大佬身边,我们早已褪去了年少时的轻狂,越发觉得保持自信是多么困难。

学弟说:我就是不想比别人差。这份好胜心让他稳居第一,也给他徒增许多心理压力。

我在想:我永远不满足,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因此我不断努力,需要一次次的成就感来为本就脆弱的自信心保鲜。

但是,我们都对一件事深信不疑:和李白一样,我只能接受一种平凡,那就是绚烂至极后的归于平淡。

因此,比起高中时的不知天高,二十出头的我们更能体会,李白这份刻在骨子里的自信是多么难能可贵。

前行的脚步不会停下,但行路的心情却经常五味杂陈,因为我们不像李白打心眼里坚信自己是一只“大鹏”,我们的自信心更多地是从外界寻求的认同感。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宣父尚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在受轻视后,不是怀疑自己,而是毫不客气地回敬回去。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患了恶疾后,在死前写下这首荡气回肠的诗。

逍遥了半世的谪仙人,一辈子生活在幻想和理想中,在死前,还是认为自己是一只能兼济天下的大鹏。

他最后悲叹道:孔子怜惜乱世的麒麟生不逢时,我这只怀才不遇的大鹏死去后,又有谁会为我哭泣呢?

千古一太白。盛唐精神和多元的儒释道文化酿造出李太白,在诗歌黄金时代,他依然是最魅力卓绝的一颗星。

图片

斯人已逝,诗魂不朽。

我为出涕,致敬太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23325.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2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