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分好书《寻路中国》:从外国人眼中看中国发展

寻路中国,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奇妙旅行,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观察中国,里面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那些故事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但是某些故事在外国人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是中国人习以为常,但是当我读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想起身边的事情,发现很多的事情都是那么的不同寻常。

豆瓣9.0分好书《寻路中国》:从外国人眼中看中国发展

寻路中国

他的中文名是何伟,通过在中国接触最普通的中国人了解中国的发展和变迁,他住在离着北京市区很远的一个农村,是为了在那里观看长城,在农村住的经历,通过最普通的一个农民生活的变迁来了解中国的发展对于普通人的影响,那个农民弃农经商,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对新事物的适应,但是对于某些老的观念还一直保持着,比如孩子的名字等等,体验中快速变化的中国中的变与不变,还有在这种变化中中国人保留的和接受的东西,在他的故事中没有什么名人,都是最普通的人,通过他接触的人了解到各种人推测出中国的现状,只有普通人的变化才能更好的说明中国是否发生了改变,又有什么改变,这些改变是好还是坏的。他写这个文章不是为了批评,而是为了记录下快速发展下的中国,在一个外国人的眼中的样子,有些现象是我们很难留意到的,但是何伟通过自己细腻的的观察都记录了下来。

有的时候我感觉外国人比中国人更关注中国的文物和人文,何伟开车走长城线,想看看现在的中国长城的保护情况的,但是中国现在的人很少关注这个,大部分关注的都是钱,或者说现实的生活。还有北京有个动物保护所也是一个老外志愿建立的,还有在广西支教的人,也有老外的身影,但是更多的应该是本国的人在默默的坚持,但是我还是很服这样的志愿者,超脱了国家,达到了为了人类的思想程度。

中国人有一种强大的爆发力,当人们认定一个方向之后,那股子冲劲会爆发出惊人的カ量,中国改革三十年的成果就是一个明证,中国还有一种保守的思想,遵循着传统,有的时候传统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所以会有各种糟糕的事情发生。

作者不仅仅关切着那些正在消亡的村庄,也在思考着中国的未来。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的书名很容易给人一种误导,让人认为它是一本纯粹的旅行散文,其实它的内容比旅行散文更加深刻,确切的说应该是一本有关中国非典型社会学著作。简单来说,本书一共有三部分:“城墙”,“村庄”和“工厂”。这些看似早已为我们熟知的场景,作者却凭借他那细腻的观察,以平民化的视角,写出了我们这部让我们感到有一种亲切酸楚的作品。

《寻路中国》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中国纪实三部曲的尾曲。很少有老外,会对中国的乡村如此钟情,但彼得·海斯勒却用了《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这三本书,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描绘1996-2007的中国十年巨变,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了解我们熟悉却不熟知的中国,这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

《寻路中国》行文幽默,让我们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思。如果别的驾驶员停车向你问路,你应该:A)不告诉对方。B)耐心细致地予以回答。C)给他指一条错误的道路。当作者把这一道机动车驾驶员理论考试题写进书中的时候,这种形式主义的驾校制度立刻让我们感到一丝尴尬。书中类似这样的黑色幽默很多,但如果就此认为作者是在调侃中国,那就辜负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作者并不是在批判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他是在引导我们弄清事情的真相,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推荐理由

《寻路中国》通过冷静旁观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平淡从容的叙述,客观真实的记录,为我们呈现了我们生活着但从未仔细观察过的中国。感谢彼得·海斯勒,用他那特有的视角,没有价值预判地为我们描述了当下真实中国的隐忧。相比于我们司空见惯的麻木,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对这个古老文明的赤诚,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让我们从《寻路中国》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审视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26006.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