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写的《忏悔录》一书大学期间买的,廿十多年后重新翻读,今天终于读完。记得之前读了第一页被作者那种直面一切的勇敢的语句(末日审判的号角想吹就吹吧;我将手拿着此书,站在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所吸引,饶有兴趣地读了几页。但很快读不下去。跳读几个章节段落索然无味最终搁置。如今就其原因大约有四:一当时年龄尚小,对所描写的事件兴趣不浓;二文学修养不够,对词句优美的鉴赏力不够;三外文姓名繁长,人物关系不清,至今读人物关系也尚不清,但能坚持读下去,主要可忽略这些(大概知道人即可),而可从其他地方比如情节,词句,事件,心理,环境等等的细致描写中钦慕作者而汲取营养;四所描写年代,封建制度,上流人物交流,习俗,习惯及其中行动作事内涵,不能领悟(当然至今也迷离不清,一知半解)。
掩卷回想,卢梭这一生艰辛不易。出生既丧母,缺母爱。十岁,父亲因事逃亡,又缺父爱。极少受正规学校教育,惟有从小迷读书与父通宵达旦读书。(这么小的小孩能有如此识字能力阅读兴趣,叹为神人)当学徒时养成许多恶习,但后又迷读书,几乎把出租书店的书都读遍,佩服致极。沉迷书海,勤于思考,乐于幻想,长期奋斗,终成才!在学徒期,在"妈妈"家除工作外,除细腻的情感外,还有沉迷书籍,耐心勤奋努力学习各种感兴趣知识。不管是在旅行路上,还是流浪街头,抑或田野时光,都表现出极富于思考,遐想,计划,也许还有各种回忆,构思。我始终觉得卢梭从小但凡能有人爱护下,都能很好的感恩(努力工作,乐于感情依靠,浓郁的爱),更能奋进,独立,寄人篱下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各种技艺(雕刻,抄乐谱,工程测量,音乐指挥,写谱,编剧)。从中似乎读出卢梭拥有一颗温情,迷恋,刚毅,极富想象力而又有趣的灵魂!
卢梭一生虽坎坷,但觉得他始终有物可研究,有事可作为(为生存而奔波),有情可温存而寄托。总能在困苦生活中寻找到他的兴趣,而不太担心其他,有时甚至是第二天的吃穿用度。为了生存,抄写乐谱,冒充音乐家,东奔西走。也有对贵妇,对女士夫人们的交情,爱情,亲情,钦仰,品性欣赏的描写随处可见。对大自然,对山峰,河水,瀑布,田野,草地,庄园情有独衷,向往之情跃然字里行间。有其品性使然,也有由于自身的阅历,寄人篱下,依附上层社会的卑微艰辛,人际政治环境,宗教原因及最后迫害。这一切使之向往离群索居,贴进自然问生活。我认为卢梭是一个正真,勇敢的孤独行走的思考者,一个穿梭在上层和平民生活的孤独独特的灵魂拥有者,一个感情细腻,语言文学,音乐造诣深厚的天才般的人物。
书中写到卢梭五个小孩都送进了孤儿院,这也许当时生活的无奈及他对理想的追求。也许是也真为小孩考虑,考虑他们应有一个完整的正规教育环境,(不像他一切靠自学,不成系统)。不让小孩跟随他过那漂无定所的生活。
文章也描写了许多短暂幸福温情的日子,对伴侣泰蕾兹的品性如实的,温情的,爱意的赞扬。模索着奋力前行是作者前半生的基调。出名后,由于文章,宗教信仰和人心险恶被迫逃亡。似乎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控制着,操纵着,各种名样的折磨,打击,颠沛流离。追逐奋斗一生。人生末年的悲催才是真的不幸!何其不幸,为你不平!!又何其有幸,让你的才华尽显风光,你的作品让后人景仰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