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六:原文+译文

图片

哀公问政第十七

哀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犹蒲卢也,待化以成。故为政在于得人。取人以身,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教,尊贤之等,礼所以生也。礼者、政之本也。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治国之道。

孔子回答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方略,记载在简册上。这样的贤人在世,他的治国措施就能施行;他们去世,他们的治国措施就不能施行了。天之道就是勤勉地化生万物,人之道就是勤勉地处理政事,地之道就是迅速地让树木生长。政治,就像土蜂取螟蛉之子化为自己的儿子一样快速,得到教化就能很快成功,所以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得到人才。选取人才在于修养自身,修养道德要以仁为本。仁,就是具有爱人之心,爱亲人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爱亲人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就产生了礼。礼,这是政治的根本,因此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想要修身,不能不侍奉父母;要侍奉父母,不能不了解人;要了解人,不能不知天。天下共通的人伦大道有五条,用来实行这五条人伦大道的德行有三种。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之道,这五条是天下共通的大道。智、仁、勇三种品德,是天下共通的道德。实行这些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有的人天生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有的人经历了困苦才知道,最终都知道了,这是一样的。有的人心安理得地去做,有的人为了名利去做,有的人被迫勉强去做,最终成功了,都是一样的。”

  公曰:“子之言美矣,至矣!寡人实固,不足以成之也。”

  孔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者矣。”

【译文】

哀公说:“您说得太好了,达到极点了,但我实在鄙陋,不足以成就这些。”

孔子说:“喜欢学习近于有智慧,努力实行近于有仁心,知道耻辱近于有勇气。知道了这三者,就知道了如何修身;知道如何修身,就知道如何治理人;知道如何治理人,就能完成治理国家的事情了。”

  公曰:“政其尽此而已乎?”

  孔子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重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夫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兄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重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译文】

哀公问:“治理国家的事到此就完了吗?”

孔子说:“凡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亲爱亲人,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重贤人就不会困惑,亲爱族人叔伯兄弟就不会怨恨,敬重大臣遇事就不会迷惑,体恤群臣士人的回报就会更加厚重,爱民如子百姓就会努力工作,招纳百工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之人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人就会敬畏。”

  公曰:“为之奈何?”

  孔子曰:“斋洁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利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笃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饩廪称事,所以来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绥远人也;继绝世,举废邦,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治天下国家有九经,其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疾,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于上,民弗可得而治矣;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不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不顺于亲,不信于友矣;顺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于善,不诚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夫诚、弗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之所以定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公曰:“子之教寡人备矣,敢问行之所始。”

【译文】

哀公问:“怎么做呢?”

孔子说:“像斋戒那样穿着庄重的服装静心虔诚,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就是修养自身的原则。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就是尊重贤人的原则。给有才能的人加官晋爵,给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一致,这就是让亲人更加亲爱的原则。官员众多足供任使,这就是劝勉大臣的原则。真心诚意地任用,给以丰厚的俸禄,这就是奖劝士人的原则。劳役不误农时,减少赋税,这就是爱民如子的原则。每天省察,每月考核,付给的工钱粮米与工作业绩相称,这就是奖劝百工的原则。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善行的人而怜惜能力差的人,这就是优待远客的原则。延续绝嗣的家族,复兴废亡的小国,治理祸乱,扶持危弱,按时接受诸侯朝见聘问,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就是安抚诸侯的原则。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方法只有一个。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无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语言就会顺畅;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出现困窘;行动先有准备,就不会愧疚;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阻碍不通。在下位的人得不到在上位人的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民众。得到在上位人的信任是有规则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人的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规则的,不能让父母顺心,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让父母顺心是有规则的,反省自己不真诚,就不能让父母顺心。使自己真诚是有规则的,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使自己真诚。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如果有诚心,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从从容容就能符合中庸之道,这是圣人表现出来的形象。真诚的人,就是选择好善的目标执著追求的人。”哀公说:“您教给我的方法已经很完备了,请问从什么地方开始实施呢?”

  孔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之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而民贵用命。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

【译文】

孔子说:“树立仁爱从爱父母开始,可以教民众和睦;树立恭敬从尊敬长辈开始,可以教民众顺从。教人慈爱和睦,民众就会认为亲人是最宝贵的;教人恭敬,民众就会认为服从命令是最重要的。民众既能孝顺父母,又能听从命令,让他们做天下的任何事情,没有不行的。”

  公曰:“寡人既得闻此言也,惧不能果行而获罪咎。”

  宰我问于孔子曰:“吾闻鬼神之名,而不知所谓,敢问焉。”

【译文】

鲁哀公说:“我既已听到了这些话,很害怕不能果断地实行而犯错误。”

宰我问孔子,说:“我听说鬼神这样的名称,然而却不知道是什么,我就大胆地问一下。”

孔子曰:“人生有气有魄。气者,神之盛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合鬼与神而享之,教之至也。骨肉弊于下,化为野土,其气扬于上,此神之著也。圣人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民之则,而犹以是为未足也。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春、秋祭祀,以别亲踈,教民反古复始,不敢忘其所由生也。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焉。教以二端,二端既立,报以二礼:建设朝事,燔燎膻、芗,所以报气也;荐黍稷,修肺、肝,加以郁鬯,所以报魄也。此教民修本反始崇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不敢不自尽也,此之谓大教。昔者,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思死而不欲生,忌日则必哀,称讳则如见亲,祀之忠也,思之深,如见亲之所爱。祭欲见亲之颜色者,其唯文王与!《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则文王之谓与。祭之明日,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敬而致之,又从而思之。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孝子之情也。文王为能得之矣。”

【译文】

孔子说:“人在活着的时候,有气与魄两种因素。气就是人的最强盛的反映。而魄则是鬼的最强盛反映。人生必有死,死后的身体必然回归土壤。这个过程就是鬼。而作为魂的气则上升到天上,这就是神。人们把鬼神合在一起进行祭祀,这时候的教化已经达到了至高境界。骨头和肉体在土地之下越来越凋敝,乃至于腐朽,最终化为野土,而其魄气则发出,离开肉体,进而飞扬到上空,这就是神的显著作用。”

圣人因循着万物的精气,制定了人们行为的极限,明确地命名了鬼神的道理,以此作为民众的生活规则,而且犹然认为这些是不足够的。所以,圣人又设置了祭祀祖先的宫室宗庙,设置了宗祧木主,春秋两季都进行祭祀,用来区别人们之间的亲疏关系。这是教育民众回顾自己的祖先的历史与开创基业的不易,进而让他们不敢忘记自己是怎样出生的。”

众人因此而产生了服从心理,听从君长的管教而且迅速地执行君长的命令。用两个最重要的端点教育民众,二端立了之后就会回报两个礼。第一,建设“朝事”,用燔祭的方法,烧燎牛羊肉,使之产生膻芗,这就是报父母之气的方法。举荐黍米、稷米,把牛羊的肺肝做熟,加在郁鬯之中,这是用来回报父母之魄的方法。这就教育民众要修养自己的本族支脉,返回自己的出发点,崇尚亲人之间的慈爱,在上下尊卑之间充满了感情,这就使得礼达到了极致——情。君子就是要让人反思祖先的生活,不忘自己的出身之族之家。只有这样才能致敬其先祖,发扬其感情,进而才能竭力做事,不敢不做到尽力而为。这就是最大的教化。

从前,周文王祭祖的时候,侍奉死去的先人就如同侍奉活着的人一样郑重,思念死去的亲人乃至于自己都想随之而去,不想活着,在父母去世的忌日,自己必然要哀痛一番。提到了父母亲的名讳就好比见到了父母亲一般。周文王达到了亲自祭祀的忠诚。深情地思念先人,就如同见到了亲人的各种所爱,祭祀就想见到亲人的颜色。只有周文王能够达到这样的孝道。《诗经》上提到:“明日要祭祀,今天却睡不着,这是因为怀念着要祭祀的那二人。”这大概是说周文王的吧。明天要祭祀,自己就一直清醒着不睡觉,怀念那两个人,就把敬爱之情表达出来。又在这个时候思念他们。祭祀的日子到了,举乐与举哀各占一半,飨神的时候也必须举乐,结束的时候也必须举哀。哀悼亲人的孝子之情,只有周文王能够做到。”

颜回第十八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衘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玃,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译文】

鲁定公问颜回:“你也听说过东野毕善于驾车的事吗?”颜回回答说:“他确实善于驾车,尽管如此,他的马必定会散失。”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君子中竟然也有骗人的人。”

颜回退下。过了三天,养马的人来告诉说:“东野毕的马散失了,两匹骖马拖着两匹服马进了马棚。”鲁定公听了,越过席站起来,立刻让人驾车去接颜回。颜回来了,鲁定公说:“前天我问你东野毕驾车的事,而你说:‘他确实善于驾车,但他的马一定会走失。’我不明白您是怎样知道的?”

颜回说:“我是根据政治情况知道的。从前舜帝善于役使百姓,造父善于驾御马。舜帝不用尽民力,造父不用尽马力,因此舜帝时代没有流民,造父没有走失的马。现在东野毕驾车,让马驾上车拉紧缰绳,上好马嚼子;时而慢跑时而快跑,步法已经调理完成;经历险峻之地和长途奔跑,马的力气已经耗尽,然而还让马不停地奔跑。我因此知道马会走失。”

鲁定公说:“说得好!的确如你说的那样。你的这些话,意义很大啊!希望能进一步地讲一讲。”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会啄人,兽急了会抓人,人走投无路则会诈骗,马筋疲力尽则会逃走。从古至今,没有使手下人陷入困穷而他自己没有危险的。”

鲁哀公听了很高兴,于是把此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对他说:“他所以是颜回,就因为常有这一类的表现,不足以过分地称赞啊!”

  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子曰:“何以知之?”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与之长决。”子曰:“回也,善于识音矣!”

【译文】

孔子在卫国时,一天天还没亮就起床了,颜回在旁边侍候,这时听到有悲哀的哭声。孔子说:“颜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而哭吗?”颜回说:我认为这哭声不只是为了死者,还有与亲人生生离别的事。”孔子说:“你怎么知道的呢?”颜回说:“我听说桓山的鸟生了只小鸟,小鸟羽翼丰满以后,将要飞向四面八方,母鸟悲哀地鸣叫着送小鸟远行,悲哀的叫声和这哭声相似,因为它们飞走再也不回来了。我是根据这种相似的声音知道的。”孔子让人去问哭者,哭者果然说:“我父亲死了,家里贫困,只好卖掉儿子来葬父亲,现在要与儿子永远分别。”孔子说:“回啊,真善于识别声音呀!”

  颜回问于孔子曰:“成人之行若何?”子曰:“达于情性之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覩游气之原,若此可谓成人矣。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

【译文】

颜回问孔子:“成人的智力品行是什么样的呢?”孔子说:“他们能通晓人性人情的道理,知道事物变化的规律,知道天地、阴阳、有形无形等事物变化的缘故,可以看清空中云气变化的本源,这样就可以叫做成人了。既达到了成人的地步,而又学习了仁义礼乐,这就是成人的智力品行。至于能够探索事物精微的道理,那就是具有了高深的德行。”

  颜回问于孔子曰:“臧文仲、武仲孰贤?”孔子曰:“武仲贤哉!”颜回曰:“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于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于邾,是智不足名也。夫文仲、其身虽殁,而言不朽,恶有未贤?”孔子曰:“身殁言立,所以为文仲也。然犹有不仁者三,不智者三,是则不及武仲也。”回曰:“可得闻乎?”孔子曰:“下展禽,置六关,妾织蒲,三不仁。设虚器,纵逆祀,祠海鸟,三不智。武仲在齐,齐将有祸,不受其田,以避其难,是智之难也。夫臧武仲之智,而不容于鲁,抑有由焉,作而不顺,施而不恕也夫。《夏书》曰:‘念兹在兹,顺事恕施。’”

【译文】

颜回问孔子说:“藏文仲、藏武仲这二人,谁更贤能呢?孔子说:“武仲更加贤能些。”颜回说:“武仲被世人称为圣人,而他自身不免于罪责,这是他的智慧还不足以称道;他喜好说用兵讨伐,而与邾国打仗却失败了,这是他的智慧和名声不相合。至于文仲,他虽然身死而言不朽,怎能说他不如武仲贤能呢?”孔子说:“文仲身死而言立,所以被称为文仲。然而他仍然有不仁的事三件,不智的事三件,这方面是不如武仲的。”颜回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孔子说:“他让展禽处于下位,设置六关来收税,让妾织薄草席赚钱,这是三不仁。他非法拥有天子才能有的器物,纵容不合顺序的祭祀,祭祀海鸟,这是三不智。武仲在齐国时,齐国将有灾锅,武仲不接受齐庄公封给他的田,以此躲避了灾难,这是有智者也难以做到的,藏武仲这样有智慧却不被鲁国宽容,也是有原因的吧。因为他所做的事有的不顺于事理,所为的事有的也不合乎道,《夏书》说:‘想着这个,一心在于这个。’这就是要顺于事理还要合乎道。”

  颜回问君子。孔子曰:“爱近仁,度近智,为己不重,为人不轻,君子也夫!”回曰:“敢问其次。”子曰:“弗学而行,弗思而得。小子勉之!”

【译文】

颜回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孔子说:“能爱人就接近于仁了,度事而行就接近智了,对自己不要太看重,对别人不能枉视,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君子了。”颜回说:那请问差一点的呢。”孔子说:“不学习就能去做,不思考就能获得。你要努力啊。”

  仲孙何忌问于颜回曰:“仁者一言而必有益于仁智,可得闻乎?”回曰:“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预;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夫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

【译文】

仲孙何忌问颜回:“仁者说一个字,会有益于仁智吗?可以说来听听吗?”颜回:“一个字有益于智的,没有比得上‘预’字,一个字而有益于仁的,没有比得上‘恕’字。只有知道什么是不该做的,才能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

  颜回问小人。孔子曰:“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译文】

颜回问:“什么样的人是小人。”孔子说:“把诋毁别人的优点当做能言善辩,把心怀狡诈地揭发别人当做是有智慧,人有过错就开心,耻于向别人学又看不起没有才能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小人。”

  颜回问子路曰:“力猛于德,而得其死者,鲜矣。盍慎诸焉?”孔子谓颜回曰:“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为也何居?为闻者盍曰思也夫。”

【译文】

颜回问子路说:“一个人力气胜过他的德行,而能死得其所的很少,为什么不谨慎地对待这件事?”孔子对颜回说:“人们没有不知道谨慎是美德的,但不能很好地对待这件事,没有人认真去这样做。为什么只做一个听众呢?何不每天都好好想一想呢?”

  颜回问于孔子曰:“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孔子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故君子于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小人于为乱之上,相爱也,退而相恶。”

【译文】

颜回问孔子说:“小人说的话有和君子的话相同的,不可不仔细分辨啊。”孔子说:“君子以自己的行动说话,小人以自己的舌头说话,所以君子在仁义的事上急于互相劝解,而私下里是相互爱护的;小人在制造动乱的事上互相支持,私下里相互诋毁。”

  颜回问朋友之际如何。孔子曰:“君子之于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谓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

【译文】

颜回问:“朋友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呢?”孔子说:“君子对待朋友,心里必然认为对方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不能对朋友说,我不认为这个人是仁人。不忘记朋友从前对自己的恩德,不记着以前对朋友的怨恨,这才是仁德之人啊。”

  叔孙武叔见未仕于颜回。回曰:“宾之。”武叔多称人之过而己评论之。颜回曰:“固子之来辱也,宜有得于回焉?吾闻诸孔子曰:‘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译文】

叔孙武叔没当官的时候受到颜回的接待,颜回说:“以宾客相待,武叔很喜欢说别人的缺点,自己还要加以评论。”颜回说:“这样做是会自取其辱的,你应该从我这里得到劝告。我听先生说:‘谈论别人缺点,并不能美化自己;谈论别人的错误,并不能使自己正确。’君子要批评自己的缺点,不要批评别人的缺点。

颜回谓子贡曰:“吾闻诸夫子,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夫子之言,不可不思也。”

【译文】

颜回对子贡说:“听老师说,自身不讲究礼仪而希望别人对自己有礼,自身不实行仁德而希望别人对自己仁德,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老师的话,不可不思考啊。”

子路初见第十九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御狂马者不得释棰策也操弓不反檠。弓不反于檠然后可持也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谤毁仁者憎怒士人必主于刑也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译文】

子路初次拜见孔子,孔子说:“你有什么爱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你这个。我是说以你的能力,再加上努力学习,谁能赶得上你呢!”子路说:“学习真的有用吗?”

孔子说:“国君如果没有敢谏的臣子就会失去正道,读书人没有敢指正问题的朋友就听不到善意的批评。驾驭正在狂奔的马不能放下马鞭,已经拉开的弓不能用檠来匡正。木料用墨绳来矫正就能笔直,人接受劝谏就能成为圣人。接受知识,重视学问,谁能不顺利成功呢?诋毁仁义厌恶读书人,必定会触犯刑律。所以君子不可不学习。”

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矫正自然就是直的,砍下来用作箭杆,可以射穿犀牛皮。以此说来,哪用学习呢?”孔子说:“做好箭栝还要装上羽毛,做好箭头还要打磨锋利,这样射出的箭不是射得更深吗?”子路再次拜谢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子路将行,辞于孔子。子曰:“赠汝以车乎?赠汝以言乎?”子路曰:“请以言。”孔子曰:“不强不达,人不以强力则不能自达,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今而不信,则无可复,不恭失礼,慎此五者而矣。”子路曰:“由请终身奉之。敢问亲交取亲若何?言寡可行若何?长为善士而无犯若何?”孔子曰:“汝所问苞在五者中矣。亲交取亲,其忠也;言寡可行,其信乎;长为善士,而无犯于礼也。”

【译文】

子路将要出行,向孔子辞行。孔子说:“我送给你车呢,还是送给你一些忠告呢?”子路说:“请给我些忠告吧。”

孔子说:“不持续努力就达不到目的,不劳动就没有收获,不忠诚就没有亲人,不讲信用别人就不再信任你,不恭敬就会失礼。谨慎地处理好这五个方面就可以了。”

子路说:“我将终生记在心头。请问取得新结交的人的信任需要怎么做?说话少而事情又能行得通需要怎么做?一直都是善人而不受别人侵犯需要怎么做?”

孔子说:“你所问的问题都包括在我讲的五个方面了。要取得新结识的人的信任,那就是诚实;说话少事情又行得通,那就是讲信用;一向为善而不受别人侵犯,那就是遵行礼仪。”

  孔子为鲁司寇,见季康子,康子不悦。当为桓子非康子也孔子又见之。宰予进曰:“昔予也常闻诸夫子曰,王公不我聘则弗动,今夫子之于司寇也日少,谓在司寇官少日浅而屈节数矣,谓屈节数见于季孙不可以已乎?”孔子曰:“然,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则将乱也,其聘我者,孰大于是哉。”言聘我使在官其为治岂复可大于此者也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不先自远刑罚,自此之后,国无争者。”孔子谓宰予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故政事莫如应之。”违去也蟪蛄蛁蟟也蛁蟟之声去山十里犹在于耳以其鸣而不已言政事须慎听之然后行之者也

【译文】

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时去拜见季康子,季康子很不高兴。孔子又去拜见他。宰予劝孔子说:“从前我曾听老师讲过:王公贵族要是不以礼聘请我,我不会主动去找他们。现在您担任司寇的时间不长,但已屈节委屈自己多次了,不可以不去吗?”孔子说:“是这样的。鲁国国内以多欺少,用士兵来侵犯别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而有关官员不管,那将会出大乱子。执政者如果任用我,让我来治理此事,有哪件事比这更大呢?”鲁国人听到这些话,说:“圣人将要来治理鲁国,我们何不自己先远离刑罚。”自此以后,鲁国没有相互争斗的人。孔子对宰予说:“离山十里,蟪蛄的叫声仍然在耳。所以处理政事不如谨慎地听取意见,然后找相应的办法。”

  孔子兄子有孔篾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往過孔篾,而問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龙宜为詟前后相因也学焉得习,言不得习学也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往过子贱,问如孔篾。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若人犹言是人者也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译文】

孔子的哥哥有个儿子叫孔篾,与子贱一起都在做官。孔子去看他,问他说:“自从你当了官,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孔篾回答说:“没得到什么,而失去的东西有三件:政事一件接一件,学过的知识哪有时间温习?因此学到的知识也记不清楚了;给的俸禄太少,连给亲戚一些微薄的礼物都做不到,因此骨肉之间更加疏远了;公事一般都很急迫,不能及时去哀悼死人慰问病人,这样就失了朋友之道。我说失去的三种东西就是这些。”孔子听了很不高兴,又到子贱那里去,问了他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哥哥有个儿子叫孔篾,与子贱一起都在做官。孔子去看他,问他说:“自从你当了官,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孔篾回答说:“没得到什么,而失去的东西有三件:政事一件接一件,学过的知识哪有时间温习?因此学到的知识也记不清楚了;给的俸禄太少,连给亲戚一些微薄的礼物都做不到,因此骨肉之间更加疏远了;公事一般都很急迫,不能及时去哀悼死人慰问病人,这样就失了朋友之道。我说失去的三种东西就是这些。”孔子听了很不高兴,又到子贱那里去,问了他同样的问题。

  孔子侍坐于哀公,赐之桃与黍焉。哀公曰:“请食。”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公曰:“黍者所以雪雪拭桃,非为食之也。”孔子对曰:“丘知之矣,然夫黍者,五谷之长,郊礼宗庙以为上盛,?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庙,丘闻之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之下者,是从上雪下,臣以为妨于教,害于义,故不敢。”公曰:“善哉。”

【译文】

孔子陪哀公坐着,哀公赏赐他黍和桃。哀公说:“请吃吧。”孔子先吃黍,而后才吃桃,哀公身边的人都捂着嘴笑。哀公说:“黍是用来擦拭桃的,不是吃的。”孔子回答说:“我知道。但黍是五谷中最好的东西,在对天地、祖先的祭祀中作为上等供品,果品有六种,而桃子是最差的一种,祭祀不用,不能摆在郊庙的供桌上,我听说,君子用低贱的东西拭珍贵的东西,没听说过用珍贵的东西来擦拭低贱的东西。现在要用五谷中最好的黍去擦拭果品中最下等的桃,是用上等的擦拭下等的。我认为这有害于教,又有害于义,所以不敢这样做。”哀公说:“说得好啊”

  子贡曰:“陈灵公宣淫于朝,灵公与卿共淫夏姬泄治正谏而杀之,是与比干谏而死同,可谓仁乎?”子曰:“比干于纣,亲则诸父,官则少师,忠报之心在于宗庙而已,固必以死争之,冀身死之后,纣将悔寤其本志,情在于仁者也;泄治之于灵公,位在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仕于乱朝,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捐矣。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僻邪辟’其泄治之谓乎。”

【译文】

子贡说:“陈灵公在朝中干淫乱的事,泄冶直言劝谏而遭到杀害,这和比干劝谏殷纣王而遭杀害是相同的,可以称为仁吗?”孔子说:“比干对于殷纣王,从亲戚关系上说是纣王的叔父,官位则是少师,报国的忠心,在于维护祖宗宗庙,必定会以死进谏,希望身死之后,纣王能够悔悟,他的各项情志都在仁上。泄冶对于陈灵公,官职是大夫,无骨肉之亲,受到宠爱而不愿离去,仍在乱朝做官,以他区区一身而想匡正一个国家淫乱的昏君,死了也对国家无益,可说是性情拘谨耿直。《诗经》说:‘当今民间多邪辟,勿自立法以害己。’大概说的就是泄冶这样的事吧。”

  孔子相鲁,齐人患其将霸,欲败其政,乃选好女子八十人,衣以文饰而舞容玑,容玑舞曲及文马四十驷,驷四马也以遗鲁君,陈女乐,列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观之再三,将受焉,告鲁君为周道游观,观之终日,怠于政事。子路言于孔子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若致膰于大夫,膰祭肉也是则未废其常,吾犹可以止也。”桓子既受女乐,君臣淫荒,三日不听国政,郊又不致膰俎,孔子遂行。宿于郭,屯师以送曰:“夫子非罪也。”孔子曰:“吾歌可乎?歌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请,可以死败。言妇人口请谒足以使人死败故可出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言士不遇优游以终岁也’”

【译文】

孔子在鲁国辅助国君时,齐国人担心鲁国会成为霸主,想要破坏鲁国的政治,于是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女子,让她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们跳舞,又选毛色有文采的马六十匹,准备送给鲁国国君。齐国人让这些女子在鲁国城外跳舞,又将那些有文采的马也排列在那里。季桓子穿着老百姓的衣服偷偷地看了好几次,打算接受这些礼物。他报告了鲁国国君并带他到大道上去观看。这样整日观看,荒废了朝政。子路对孔子说:“您可以离开鲁国了。”孔子说:“鲁国现在马上就要举行郊祭,如果国君还能馈送大夫祭祀用的肉,这样还不算失去礼,我还可以留在这儿。”后来季桓子换受了齐国赠送的舞女,君臣沉溺于声色之中,三天不理朝政,郊祭也不准备祭肉和礼器。孔子于是离开了鲁国,在城外的村庄住宿。师以去送他,说:“您没有错。”孔子说:“我唱首歌可以吗?”于是唱道:“这些妇人的口舌,可以让你出走。那些妇人的请求,可以让你失败死亡。我还是悠闲自得地生活,以此来安度岁月吧。”

  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里语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弗可废矣。’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孔子曰:“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焉。”

【译文】

澹台子羽有君子那样的容貌,而他的品行却比不上他的容貌。宰我谈吐文雅,而他的智力却不如他的言辞。孔子说:“俗话说:‘看马的好坏要看它推车的情况,看人的高下要看他平时的表现。这个道理不能丢弃啊。’以容貌来选择人才,在澹台子羽身上就会失误,以言辞来选择人才,在宰我身上就会出现错误。”孔子说:“君子因为他有的方面不如人而畏惧别人,小人因为他有的方面不如人而不相信别人。所以君子推崇别人的才干,小人则以压制别人的才干来取胜。”

孔篾问行己之道。子曰:“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乐之方至,乐而勿骄;患之将至,思而勿忧。”孔篾曰:“行己乎?”子曰:“攻其所不能,补其所不备。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终日言,无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患,唯智者有之。”

【译文】

孔篾问孔子为人的方法。孔子说:“知道了不去做,不如不知道;亲近他又不信任他,不如不亲近。快乐的事到来时,要乐而不骄;灾难将要到来时,要有所准备而不忧愁。”孔篾说:“我该怎么做呢?”孔子说:“学习不会做的事情,弥补自己不具备的才能。不要因为自己不能做就怀疑别人,不要因为有能干的事情就向别人炫耀。终日说话,不要留下忧虑;终日做事,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这点只有智者才能做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05342.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4年3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