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多以“佾”代替“䏌”和“肸”

古籍多以“佾”代替“䏌”和“肸”

读音yì(读音: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佾,舞行列也。从人,䏌声。”

意思是说:佾,乐舞的行列。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汉字含义:古代乐舞的行列。

佾舞是纵横人数相同的一种古代舞蹈。一行人叫一佾。舞蹈用人的多少,表示贵族之间的等级差别。按西周奴隶制等级规定,天子用八佾(八行八列,64人)也称 “八溢”、“八羽”;诸侯用六佾(六行六列,36人);大夫四佾(四行四列,16人);士二佾(两行两列,4人)。

时至今日,各地祭孔大典中依然保留佾舞的仪式,北京孔庙每日也有佾舞表演。

“佾”(yì)是“肸”(xī,振动)的本字;而“佾”是“肸”的异体字。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兮”的省略,表示低吟、咏叹。佾,金文=八(即“兮”的省略,低吟、咏叹)+肉(香肉,祭品),表示持肉献祭,低吟祝祷。(注:“佾”读音qì [音气]时,是振动的意思。)

当“佾”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十”(“又”的变形,抓持)另造“肸”代替,强调持肉祭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佾”用“人”(祭舞者)代替“十”,表示祭舞者吟唱祭乐。

造字本义:动词,奉献祭品,并吟唱祭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佾”写成。古籍多以“佾”代替“佾”和“肸”。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89009.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26日 下午4:38
下一篇 2023年12月26日 下午4: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