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画家石涛山水画作品《松阴书屋》高清图片鉴赏

看到灵秀山水,为什么还能在书屋中刻苦攻读?难道不应该走出书屋游山玩水吗?这是书斋山水,用山水衬托文人的高尚的情怀。清初画家石涛画过一幅《松阴书屋》,就是这类题材中的佳作。提到石涛有个主流观点,他的成就和他的经历有关。生活坎坷,四海漂泊,让他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倡导“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实际上他在创作中依然看重笔墨的重要性。他用豪放狂逸的画风留住满纸烟霞。苍莽雄奇的山势,挺拔坚韧的松林,若有若无的雾霭,这就是人生几度沉浮之后希望找到的栖身之地。诗为心声,山水画也能传递心声。理解了石涛的精神世界,就看懂了他的画作。他求变,他适应时代,他通过观察找到新奇的山水面貌。

清初画家石涛山水画作品《松阴书屋》高清图片鉴赏

石涛 松阴书屋

石涛生活的年代,画坛崇尚复古,一众画家希望临摹古人画作,锤炼技法。石涛由于出身的缘故,无法成为“主流”画家,让他可以在创作中更加自由,进而打破古人章法。人们把他的风格称为,野逸派或者创新派,与四王山水进行区别。如果四王画书斋山水,估计会临摹元代王蒙的作品,加入装饰性手法,让作品看上去典雅庄重。

在画中表达真实感受,他看到松林,就去倾听松风。他看到高山,就要去征服挑战。他坐在书斋,也不会手不释卷,他愿意去生活中寻找美。石涛说,“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后人在这句话中提炼出“蒙养生活”的创作观,思考、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作品里就有了新鲜别致。

清初画家石涛山水画作品《松阴书屋》高清图片鉴赏

石涛 松阴书屋 局部

比如画中的密林,枝杈交错又能保持层次分明。墨色浓淡变化,产生阴阳明晦。林中杂树,没有从树根画起,而是从树木主干处起笔。他在强调空间,故意“隐藏”了树根。按照古人的画法,远树无根。他把描绘远景的技法,用到了描绘近景。这一变化,就是观察的结果。

古人技法中合乎自然规律的要保留,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古人说,远山无皴。石涛在他的画中保留了这一特征。远处山川用湿笔淡墨晕染,让画中多了一丝古雅气息,浑厚古朴不失苍劲婀娜。

清初画家石涛山水画作品《松阴书屋》高清图片鉴赏

石涛 松阴书屋 局部

中景石崖处长出松树,松树下露出房檐一角。奇松、怪崖、书斋,再次强调作品主题。石涛认为画山水不难,无外乎“出己意为之”。观察到位了,笔墨少了套路,就能画出山水的神采。

画中有“大涤子”字样,说明《松阴书屋》是石涛后期作品,他50岁以后才用了这个名号。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画家,他希望来一次技法上的洗涤,彻悟画画的道理。他画山外有山,采用虚实对比的方法。为了拉开空间距离,远山用到了积墨技法。他画峰顶,笔力十足,充满阳刚美感。他笔下的苔点,看似随意实则都在强调山岩结构的变化。

清初画家石涛山水画作品《松阴书屋》高清图片鉴赏

石涛 松阴书屋 局部

如何仿古,如何创新,看了《松阴书屋》就能明白。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仿古不能盲目,创新也不是为所欲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03092.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2月24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