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熊召政《张居正》茅盾文学奖,看一页就放不下的好书

不眠不休几个日夜,读完了长篇小说《张居正》,心情几日不能平静。不由掩卷长叹:许久没有读过这么好看的书了!

荐读:熊召政《张居正》茅盾文学奖,看一页就放不下的好书

其实,三年前好友便向我推荐过,只是我未在意,觉得对张居正其人其事略知一二 ,一直没去看。

不料,日前好友再次说起这本书,且兴致勃勃欲推荐至读书会,心下不免有些好奇,遂到常去的一个读书平台搜索,它赫然在线,且人气极高,评分9.5分,竟有几万人同时在看!

打开试读,看了几页,便被它深深吸引……

倒抽一口冷气,怀着迟来为歉的负疚心,把四卷书尽数抢到自己书架上,开始了我久违的年轻时光读书模式——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手不释卷……

一旦开读,着实放不下。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嘉靖四年即1525年出生于一个秀才之家,1582年去世,卒年57岁。他少年聪慧,青年得志,经历并辅佐三朝皇帝。万历时期官至内阁首辅,高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是明万历年间曾因力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

作家熊召政以清醒的历史理性,热烈而灵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有声有色地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复的历史场景,塑造了张居正这一复杂的封建社会改革家的形象,并展示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作者因其丰赡的文史修养、恢弘均衡的艺术架构能力、对特定历史底蕴的富于当代性的揭示。

小说围绕着张居正与首辅高拱之间的政治斗争,展示了宫廷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写出了斗争的复杂与残酷,塑造了张居正、高拱、冯保、李贵妃等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同时,通过对典型环境的生动再现,历史氛围的精心营造,小说既弥漫着一种典雅古朴的气韵,又给人以晓畅通达、引人入胜的阅读愉悦。

掩卷沉思,对张居正先生充满了敬佩之情:

一是才能卓越,治国大才。24岁时,居正先生便以《论时政疏》为名的奏疏系统阐述了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张。担任首辅掌控内阁期间,大刀阔斧改革吏治、改革财政和赋税,提出并实行了著名的“一条鞭法”,为充实国库、改善民生立下了不朽功勋。

二是对国家忠心耿耿,对百姓疾苦萦绕于怀。嘉靖29年,张居正休病假期间游历多处名胜,得以发现民生苦难,萌发誓解百姓疾苦的强烈责任感。在内阁混斗、自己政治生命岌岌可危的时候,发誓“愿以身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

三是为求得在政治上的支持,有机会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违心周旋于秉笔太监冯保和西太后之间。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明知冯保与自己格格不入,内心十分讨厌,却要装作亲近而委曲求全与其来往,如此韬晦,极难做到。

四是夺情——在父亲去世后,为继续自己难以停下的改革,坚守岗位,未照惯例休官三年回家丁忧,在受到众多大臣以“不孝至极”发起诘难和百般攻击的情况下,坚持继续工作。

五是廉洁奉公,不图私利。在当时几乎无人不行贿无人不受贿的局势下,不随波逐流,宁可得罪众人,多次拒绝贿赂。

六是在海瑞的去留问题上丝毫不顾及个人得失。海瑞是个难得的清官,但实践证明也是个不善管理、心胸狭窄之人,为官期间政绩寥寥。居正上任首辅之后,有人举荐被罢官的海瑞复出,张居正反复权衡后未予采纳。如此决断实属不易,海瑞清廉名声在外,启用之无疑会为居正政绩加分,但他只考虑是否善任,并不虑及其他。

尤觉唏嘘的两件事:

1、有一个不知收敛的父亲。其父贪心太重,敛财过多,给他增加了不少麻烦。居正尽管律己甚严,对自己的儿女要求也十分苛刻,不允许他们有些许出格之处,却对自己的父亲无奈何,最后父亲的所作所为成了那些恶毒攻击他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奸臣们的重要把柄,终成大患。

2、居正结局令人扼腕。张居正可谓一生清廉,呕心沥血精忠报国,但是,他只“精于治国,疏于防身”,最后却不得善终,死后被自己的学生、听信谗言的小皇帝抄家、削官、废弃生前所有荣誉甚至险遭开棺鞭尸,更可怜其一家十几口人包括八十多岁老母,或流放或活活饿死,大儿子绝望之中自杀惨死。

好在,人心和历史终是公正的。张居正死后四十年,得以全部恢复名誉,而且成为享誉古今中外的第一奇相、人皆称颂的著名改革大家。

熊召政先生遍阅史料,厚积薄发,历时十年写出《张居正》这部巨著,把一本政治小说、一本历史人物传记,写的如此跌宕起伏摄人心弦,张居正地下有知,必为有这样的人杰老乡而快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04050.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2月22日 下午7:08
下一篇 2024年3月6日 下午5: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