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十四卷:原文+译文

《孔子家语》十四卷:原文+译文

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

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亦书其率诸侯事天子而已。”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朽之速愈。”冉子仆曰:“礼,凶事不豫,此何谓也?”夫子曰:“既死而议谥,谥定而卜葬,既葬而立庙,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属也,况自为之哉。”南宫敬叔以富得罪于定公,奔卫,卫侯请复之,载其宝以朝。夫子闻之曰:“若是其货也,丧不若速贫之愈。”子游侍曰:“敢问何谓如此?孔子曰:“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以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将有后患也。”敬叔闻之,骤如孔氏,而后循礼施散焉。孔子在齐,齐大旱,春饥。景公问于孔子曰:“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则乘驽马,力役不兴,驰道不修,祈以币玉,祭祀不悬,祀以下牲,此贤君自贬以救民之礼也。”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晋文公在温地的会盟,实际召请来周天子,而让诸侯来朝见。老师您编写《春秋》时写道:‘天王在河阳打猎。’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以臣下的身份召请君主,这不可以效法。所以我如此写,就是要写成晋文公率诸侯来朝见天子。”孔子在宋国,看见桓魋为自己预做石椁,做了三年还没有完工,工匠都为此感到忧虑。孔子面有忧色,说:“像这样奢靡,死了还不如快点腐朽的好。”冉有跟随侍奉孔子,说:“《礼》书说,凶事不可能预先就料到。这是指的什么呢?”

孔子说:“人死了以后再议定谥号,谥号定了以后再选择下葬地点日期,安葬完毕再建立宗庙,这些事都应该由属下的臣子来办,并非是预先就操办好,更何况是自己为自己操办呢?”

南公敬叔因富有而得罪了鲁定公,逃到了卫国。卫侯请求鲁定公恢复敬叔的官位。敬叔就载着他的宝物来朝见鲁定公。孔子听到这件事,说:“像这样使用财货进行贿赂,丢了官位还不如迅速贫穷的好呢!”子游正侍奉孔子,说:“请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富而不好礼,必定会招致灾祸。南宫敬叔因富有而丧失官位,却仍不知改悔,我恐怕他将来还会有祸患啊!”南宫敬叔听到孔子的话,马上去见孔子,从此以后他做事遵循礼节,还把自己的财产施舍给百姓。

孔子在齐国的时候,齐国大旱,春季出现了饥荒。齐景公问孔子说:“怎么办呢?”孔子说:“遇到灾荒年景,出门乘坐要用劣马,不兴劳役,不修驰道,国君有所祈祷,用币和玉,不用牲畜,祭祀不奏乐,祭祀用的牲畜也用次等的。这是贤明君主自己降低等级以拯救民众的礼啊!”

  孔子适季氏,康子昼居内寝。孔子问其所疾。康子出见之。言终,孔子退,子贡问曰:“季孙不疾而问诸疾,礼与?”孔子曰:“夫礼,君子不有大故,则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则不昼处于内,是故夜居外,虽吊之,可也。昼居于内,虽问其疾,可也。”

【译文】

孔子到季康子家去,见康子白天在内室睡觉,孔子探问他的病情,康子出来接见孔子。说完话,孔子就退了出来。子贡问孔子说:“季康子没有病,而您却探问他的病,这合乎礼吗?”孔子说:“根据礼,君子没有遇到大的变故,则不睡在外室。如果不是祭祀、不是有病,白天也不在内室睡觉,因此,夜里睡在外室,即使吊问,也是可以的。白天在内室睡觉,即使探问他的病情,也是可以的。”

孔子担任大司寇的时候,国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后来到着火的地方。有乡亲来慰问的,孔子都对他们拜谢,对士拜谢一次,对大夫拜谢两次。子贡问为什么这么做呢?”孔子说:“他们来这里,也是慰问的礼节。我是主管官员,所以要拜谢。”

  孔子为大司寇,国厩焚,子退朝而之火所,乡人有自为火来者,则拜之,士一,大夫再。子贡曰:“敢问何也?”孔子曰:“其来者亦相吊之道也。吾为有司,故拜之。”

【译文】

孔子担任大司寇的时候,国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后来到着火的地方。有乡亲来慰问的,孔子都对他们拜谢,对士拜谢一次,对大夫拜谢两次。予贡问为什么这么做呢?”孔子说:“他们来这里,也是慰问的礼节。我是主管官员,所以要拜谢。”

子贡问曰:“管仲失于奢,晏子失于俭,与其俱失矣,二者孰贤?”孔子曰:“管仲镂簋而朱纮,缕刻而饰之朱纮天子冕之绂旅树而反坫,旅施也树屏也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反坫在两楹之间人君好会献酢礼毕反爵于其上山节藻梲,节栭也刻为山云梲梁上楹也画藻文也贤大夫也,而难为上。晏平仲祀其先祖,而豚肩不揜豆,言陋小也一狐裘三十年,贤大夫也,而难为下。君子上不僭下,下不偪上。”

冉求曰:“昔文仲知鲁国之政,立言垂法,于今不亡,可谓知礼矣?”孔子曰:“昔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綦逆祀而不止,燔柴于灶以祀焉,夫灶者,老妇之所祭,谓祭灶报其功老妇主祭也盛于瓮,尊于瓶,非所柴也。故曰礼也者,由体也,体不备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

【译文】

子贡向孔子问道:“管仲失之于奢侈,晏子失之于节俭,他们两个人身上都存在欠缺,那么,他们谁更贤能些呢?”孔子说:“管仲使用镂刻了花纹的玉去装饰盛食物的器具,戴着朱红色的帽带,对着门设立了屏风墙,设置摆放酒具的土台,上面画有山行以及水草的柱子。他虽然是贤明的大夫,但是做他的国君是太难了。晏子祭祀他的祖先的时候,所用的猪腿还不足以盖住用来盛祭品的器物,一件狐皮制的衣服穿了三十年。他虽然是贤明的大夫,但是作为他的下级却太难了。君子对上不僭越,对下也不刻薄。”

冉求问道:“以前臧文仲主持鲁国政事的时候,所制定的礼法制度,现在还在用,文仲可以称得上是知礼的人了吧。”孔子说:“臧文仲怎么会知道礼呢?夏父弗繤在祭祀的时候,将僖公的灵位放到了闵公灵位的上面,文仲却没有阻止。在炉灶上举行燔柴之祭是不合礼的,祭灶神的时候应当由老妇来主持,祭祀要用盆来盛祭品,用瓶来做酒樽,而不能用烧柴做祭祀。因此说,‘所谓的礼就像人的身体一样,身体不完备的话,就不能做人。礼安排不合适的话,就如人身体不完备一样。”

  子路问于孔子曰:“臧武仲率师与邾人战于狐鲐,遇败焉,师人多丧而无罚,古之道然与?”孔子曰:“凡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国,邑危则亡之,古之正也。其君在焉者,有诏则无讨。”诏君之教也有君教则臣无讨

【译文】

子路向孔子问道:“臧武仲带领军队去和 人打仗,两军在狐 开战,结果臧武仲大败,兵士死伤很严重,但他却没有受到惩罚。古代的制度即使这样的吗?”孔子说:“但凡是指挥军队的人,战败了就会自杀,用来承担责任;但是掌管邦国的,社会动荡的话就被流放到国外,用来承担责任。这是古代的政令。如果国君在的话,即便是有诏书,做臣子的也不能去讨伐。”

  晋将伐宋,使人觇之,观也宋阳门之介夫死,阳门宋城门也介夫被甲御门者司城子罕哭之哀。觇之反言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民咸悦宋,殆未可伐也。”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乎。诗云:‘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子罕有焉,虽非晋国,其天下孰能当之。言虽非晋国使天下有强者犹不能当也是以周任有言曰:‘民悦其爱者,弗可敌也。’”

【译文】

晋国将要攻打宋国,先派人去宋国刺探情况。宋国守卫都城的城门的卫士死了,子罕哭得很伤心。刺探情况的人你返回到晋国以后,对晋侯说道:“守城门的人死了,子罕哭得很伤心。为此人民都很感动,恐怕是无法攻打宋国了。”孔子听了以后,说道:“这个刺探情况的人真不错啊。《诗经》中说:‘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子罕就具备了这种品质啊,如果没有晋国的话,天下还有谁与宋国为敌呢?因此周任说过:‘百姓喜欢爱护他们的人,这样的人是不能够战胜的。”

  楚伐吴,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弃疾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商阳手弓。弃疾曰:“子射诸。”射之,弊一人,韔其弓。韔韬又及,弃疾谓之,又及,弃疾复谓之,毙二人,每毙一人,辄掩其目,止其御曰:“吾朝不坐,燕不与,亡畀故也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闻之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子路怫然进曰:“人臣之节,当君大事,唯力所及,死而后已,夫子何善此?”子曰:“然,如汝言也,吾取其有不忍杀人之心而已。”

【译文】

楚国讨伐吴国的时候,工尹商阳和陈弃疾奉命前去追击吴军。追上吴军的时候,对工尹商阳说道:“这是国君赋予的使命。您可以将弓放在手里了。”工尹商阳将弓放在手里中。陈弃疾说:“现在您可以将箭射了出去。射死一个人,就将弓放回了弓袋。有一次追上敌人后,陈弃疾又对他说了同样的话,再一次追上敌人后,陈弃疾有说了相同的话,他又射死了两个人。而每一次射死一个人后,工尹商阳就将眼睛遮住,并让御者停车,说道:“在朝见时,我是没有座位的人,宴会时我是没有席位的人,现在射杀了三个人也就可以回去复命了。”孔子听到了以后,说道:“杀人也还是有礼节的。”子路很愤怒的说:“身为人臣,礼节就应当是为国君做事,应当尽力而为,死而后已,您为何要赞赏他呢?”孔子说:’是的,你说的没错。我所赞赏的只是他不忍心多杀人而已。”

  孔子在卫,司徒敬之卒,夫子吊焉,主人不哀,夫子哭不尽声而退。璩伯玉请曰:“卫鄙俗不习丧礼,烦吾子辱相焉。”孔子许之,掘中溜而浴,室中。溜力救反毁灶而缀,足袭于床,及葬,毁宗而●行也,胡不复有事于此也缀足不欲令僻戾长毁宗庙而出行神位在庙门之外也出于大门,及墓,男子西面,妇人东面,既封而归,殷道也。孔子行之。子游问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夫子变之矣。”孔子曰:“非此之谓也,丧事则从其质而已矣。”

【译文】

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司徒敬子死了,孔子前去吊唁。助人哭的并不怎么悲伤,孔子没有大声哭就回家了。蘧伯玉向孔子请求道:“我们卫国人很鄙陋不懂得如何举行丧礼,劳烦您担任礼相。”孔子同意了,让人在家中央挖了一个坑洗浴尸体,拆毁了炉灶,用灶砖将脚连在一起,在床上给尸体穿上了衣服。下葬时,拆毁了庙墙,超越了行神之位,没有经过中门就直接将灵车拉出了大道。到了墓地以后,男子面向西,女子面向东,封好了坟墓以后才回来。这是殷人的礼节,孔子按照殷人的丧礼的礼节安葬了司徒敬子。子游问道:“君主主持礼仪的时候,不要求改变习俗,您现在却改变了。”孔子说道:“我所做的并不是你说的这样。办丧事只是从俭而已。”

  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庙,而东门襄仲卒,壬午犹绎,绎祭之明日又祭也子游见其故,以问孔子曰:“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卿卒不绎。”

【译文】

鲁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日,鲁宣公在太庙举行了禘祭,这时候,东门穰仲去世了。壬午那天,宣公还在举行绎祭。子游看到以后就向看字问道:“这样做符合礼吗?”孔子回答说:“不符合礼,卿死了以后,是不用举行绎祭的。”

  季桓子丧,康子练而无衰,子游问于孔子曰:“既服练,服可以除衰乎?”孔子曰:“无衰衣者,不以见宾,何以除焉?”

【译文】

季桓子死了以后,季康子在练祭的时候没有穿蓑服。子游像孔子问道:“已经能穿练服了,可以脱去衰了服吗?”孔子回答道:“没有穿衰服的人,是不能去会见客人的,怎么能脱去衰服呢?”

  邾人以同母异父之昆弟死,将为之服,因颜克而问礼于孔子。子曰:“继父同居者,则异父昆弟,从为之服;不同居,继父且犹不服,况其子乎。”

【译文】

邾国有个人的同母异父的兄弟死了,准备为他服丧服,他通过颜克向孔子请教有关这方面的礼仪,孔子说道:“和继父一同生活在一起的话,即便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也要为他服丧;假若不合继父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即便是继父死了也不会服丧,况且是他的儿子呢?”

  齐师侵鲁,公叔务人,昭公之子公为遇人入保,负杖而息。见先避入齐师将入保疲倦加杖颈上两手掖之休息者也保县邑小城也务人泣曰:“使之虽病,谓时徭役任之虽重,谓时赋税君子弗能谋,士弗能死,不可也,我则既言之矣,敢不勉乎。”与其邻嬖童汪锜,乘?奔敌死焉,皆殡,鲁人欲勿殇童汪锜,问于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乎?”鲁昭公夫人吴孟子卒,不赴于诸侯,孔子既致仕,而?吊焉,适于季氏,季氏不绖,孔子投绖而不拜。以季氏无故已亦不成礼子游问曰:“礼与?”孔子曰:“主人未成服,则吊者不绖焉,礼也。”

【译文】

齐国的军队侵犯鲁国的时候,公叔务人碰到一个柱着兵杖的人进到城中休息。公叔务人流着泪说:“虽然徭役让百姓生活很艰苦,赋税也很沉重,而卿大夫不去好好谋划,战士又做不到为国而死,这样不行啊。我既然这样说了别人,自己就不敢不尽力而为去做。”于是就和他的邻里儿童汪锜一起冲向敌人的军队,两个人都死了。两个人的灵柩在出殡的时候,鲁国人不想使用儿童的丧礼去安葬汪锜,向孔子询问,这样是不是合适。孔子说道:“能拿起武器去保卫国家是可敬的,因此可以不用儿童的丧礼。

  公父穆伯之丧,敬姜昼哭,文伯之丧,昼夜哭。孔子曰:“季氏之妇,可谓知礼矣。爱而无上下有章。”上谓夫下谓子也章别也哭夫昼哭哭子昼夜哭哭夫与子各有别也

【译文】

鲁昭公的夫人吴孟子死了以后,没有向诸侯国发讣告。当时孔子已经退休了,但还是前去吊唁。控制你到了季氏家以后,看到季氏没有穿丧服,自己也就脱下了丧服,也没有苦拜。子游向孔子问道:“这符合礼吗?”孔子说道:“主人没有穿丧服,那么前往吊唁的人也可以不按照丧礼执行,这符合礼。”

  南宫绦之妻,孔子兄之女,丧其姑而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毋扈扈尔。”从从高扈扈大也扈言丧百无容节也。绦敕高反髽则瓜反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总束发束发垂为饰者齐衰之总八寸也

【译文】

南宫縚的妻子是孔子哥哥之女。她的婆婆死了以后,孔子就教她做丧髻的方法,并说道:“不要将头发弄的高高的,也不要将头发弄得大大的,所用的簪子要用棒木,长度为一尺,而束在发根的带子垂下来的却只能有八寸。”

  子张有父之丧,公明仪相焉,问启颡于孔子。孔子曰:“拜而后启颡,颓乎其顺,启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也。”孔子在卫,卫之人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也,小子识之。”子贡问曰:“夫子何善爾,其?也如慕,其返也如疑。”子贡曰:“岂若速返而虞哉。”返葬而祭谓之虞也子曰:“此情之至者也,小子识之,我未之能也。”

【译文】

子张的父亲去世了,公明仪担任礼相,他向孔子询问怎样进行跪拜之礼。孔子说:“首先两膝着地,拱手而拜,然后两手也着地,俯首以后叩地,这是十分恭顺的。先两手着地,俯首以后叩地,这是十分诚恳的。守丧要守三年,我赞同最为诚恳的跪拜之礼。”

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卫国有人在送葬,孔子在旁边观看,说道:“这样的丧礼办得很好啊,是可以用来做准则了,你们要记住啊。”他们送葬的时候就像小孩子跟在父母身后啼哭一样,送葬回来时就像不知道神灵会不会来一样迟疑而不抓紧返回。”子贡问道:“这样还不如抓紧回去准备葬后的拜祭好吧?”孔子说:“这是感情的最高表现。你们要记住这些,我自己也还做不到呢。”

  卞人有母死而孺子之泣者,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继也。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而变除有期。”

【译文】

卞邑有个人母亲死了,她哭的像小孩子一样伤心。孔子说:“哀痛是最哀痛的了,可是很难有人能够和他一样。礼是为了可以宣扬,也可以是有人亲自去做,因此啼哭和跺脚都要有一定的节制,除去丧服也需要一定的时期限定。”

孟献子禫悬而不乐,可御而处内。子游问于孔子曰:“若是则过礼也?”孔子曰:“献子可谓加于人一等矣。”  

鲁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孔子曰:“由,尔责于人终无已,夫三年之丧,亦以久矣。”子路出,孔子曰:“又多乎哉,又复也言其可以歌不复久也踰月则其善也。”

【译文】

孟献子在譠祭的时候,挂起了乐器却没有奏乐,能够接受妻妾的侍奉可仍在房中不出来。子游向孔子问道:“像他这样的是不是超过了礼仪的规定了呢?”孔子回答说:“孟献子真的可以说是高人一等啊。”

鲁国有一个人,早上除掉了丧服,晚上就开始唱歌了,子路嘲笑他。孔子说:“仲由,你怎么总是这么没完没了地责怪他人呢?守丧三年,已经很久了。”子路出去以后,孔子说道:“那个人要再过多长时间才能唱歌呢?再过一个月再唱歌就是很好的了。”

  子路问于孔子曰:“伤哉贫也,生而无以供养,死则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也,斯为之孝乎。敛手足形,旋葬而无椁,旋便称其财,为之礼,贫何伤乎。”

【译文】

子路向孔子问道:“贫穷可真可悲啊,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能好好奉养,死了以后也不能办好丧事。”孔子说道:“即便是吃粥喝水,只要让父母感到愉悦,也就是尽孝了。举办丧礼的时候,即便是衣服被单只能裹住身体,很快就下葬并且没有椁只有棺,只要是和自己的财力相当,也就符合礼了。贫穷有什么妨害呢?”

  吴延陵季子聘于上国,适齐,于其返也,其长子死于嬴博之间。嬴博地名也孔子闻之曰:“延陵季子,吳之習於禮者也,?而觀其葬焉。”其歛,以时服而已;随冬夏之服无所加其圹,掩坎深不至于泉;其葬,无盟器之赠。既葬,其封广轮揜坎,其高可时隐也;既封,则季子乃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所不之,则无所不之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礼其合矣。”

【译文】

吴国的延陵季子到齐国去访问,在返回的途中,他的大儿子死在齐国的嬴、博之间。孔子听到此事,说:“延陵季子是吴国精通礼仪的人。”于是前往观看他主持的葬礼。延陵季子给儿子入殓时,穿着平时的衣服,墓穴的坑不深,不至于见水,没有陪葬的明器。下葬之后,坟头的长宽正好封住坑,高度比胳膊肘高。坟头做好后,延陵季子袒露左臂,从右向左绕着坟头走,并且哭喊了三次,说:“骨肉回归于土,这是命呀!你的魂魄无所不往,无所不往!”说完就走了。孔子说:“延陵季子主持的葬礼,是很合乎礼制的。”

子游问丧之具。孔子曰:“称家之有亡焉。”子游曰:“有亡恶于齐?”恶何齐限孔子曰:“有也,则无过礼。苟亡矣,则歛手足形,还葬悬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故夫丧亡,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祀,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子曰:“吾恶乎哭诸,兄弟吾哭诸庙,父之友吾哭诸庙门之外,师吾哭之寝,朋友吾哭之寝门之外,所知吾哭之诸野,今于野则已疏,于寖则已重,夫由赐也而见我吾哭于赐氏。”遂命子贡为之主。曰:“为尔哭也,来者汝拜之。知伯高而来者,汝勿拜。”既哭,使子张往吊焉,未至,冉求在卫,摄束帛乘马而以将之。孔子闻之曰:“异哉!徒使我不成礼于伯高者,是冉求也。”  

【译文】

子游问丧事操办的流程。孔子说:“根据家庭的贫富程度来办就可以了。”子游说:”贫和富的限度又该如何掌握呢?”孔子说:“家庭富裕也要依礼行事,不要超过礼的规定。如果不富裕,只要衣被能遮住身体,简单地安葬,用绳子悬吊着棺木下葬,又有谁会责难你失礼呢?所以举办丧事,与其哀痛不足而礼仪完备,不如礼仪不足而哀痛有余;举行祭祀,与其恭敬不足而礼仪完备,不如礼仪欠缺而恭敬有余。”

伯高子在卫国死了,发讣告给孔子。孔子说:“我要到那里去哭他呢?如果是兄弟的话,我要在祖庙中哭他;的话如果是父亲的朋友的话,我要在庙门外面哭他;如果是老师的话,我要在内室哭他。如果彼此知道姓名的话,我就在郊外哭他。现在对伯高来说,在郊外哭他就太过疏远,在内室哭他的话又太过礼重。伯高是通过子贡认识我的,我就到子贡那里哭他吧。”于是,就让子贡代做主人,对他说:“为了你来哭的你要拜谢,为了和伯高的情分来哭的,你就不用拜谢。”哭完之后,派子张前往卫国吊丧。子张环没有到卫国,冉求当时正在卫国,代孔子准备了一束帛和四匹马,以孔子的名义前去吊丧。孔子听说了这件事以后,说道:“这样做是错的,白白让我失礼于伯高的人是冉求啊。”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孔子曰:“何不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行道之人皆弗忍,先王制礼,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子路闻之,遂除之。

【译文】

子路的姐姐死了,子服过了服丧期,可以脱去丧服了,子路却没有脱去。孔子问道:“为什么不脱去呢?”子路说:“我的兄弟很少,不忍心脱去啊。”孔子说道:“履行道义的人都不忍心。而先王所指定的礼仪,就是让做的更好的人降低水平以符合它,做的不好的人努力达到它。”子路听了以后就脱去了丧服。

  伯鱼之丧母也,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也?”门人曰:“鲤也。”孔子曰:“嘻其甚也,非礼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译文】

伯鱼的母亲死了,过了一年,他还在哭吊。孔子听到了以后说:“哭的人是谁啊?”门人说:“是孔鲤。”孔子说:“嘻,这太过分了,是不符合礼的。”伯鱼听到了以后,就脱去了丧服不再哭了。

  卫公使其大夫求婚于季氏,桓子问礼于孔子。子曰:“同姓为宗,有合族之义,故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君有食族人之礼虽亲尽不异之族食多少也虽百世婚姻不得通,周道然也。”桓子曰:“鲁卫之先虽寡兄弟,今已绝远矣,可乎?”孔子曰:“固非礼也,夫上治祖祢以尊尊之,下治子孙以亲亲之,旁治昆弟所以教睦也,此先王不易之教也。”

【译文】

卫公派大夫向季氏求婚,季桓子向孔子请教关于婚礼的事。孔子说:“同姓的人组成一个宗族,这就包含了会合族人的意思,因此用一个姓连接起来的人,在同一个宗庙中吃饭,即便是过了一百代,也是不能通婚的。周代的制度就是这样的。”季桓子说:“鲁国和卫国两国的先祖,虽然当时兄弟很少,但是到现在已经隔了很远了。两国可以通婚吗?”孔子说:“这是不合礼的。先祖定下的祖祢次序,是为了尊敬他们的尊亲;制定后世子孙的次序,是为了亲爱其人;从旁制定堂兄弟的关系,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和睦相处。这些都是先王不可改变的制度。”

有若问于孔子曰:“国君之于百姓,如之何?”孔子曰:“皆有宗道焉,故虽国君之尊,犹百姓不废其亲,所以崇爱也。虽以族人之亲,而不敢戚君,所以谦也。”戚亲也尊敬君不敢如其亲也

【译文】

有若向孔子问道:“国君对百姓的礼制应当如何对待呢?”孔子说:“都是由宗法制度规定的啊。因此即便是入国君一样尊贵,仍然要向民众一样不废其亲人,这是为了推崇爱。而族人虽然是和国君有同宗的亲密关系,也不能以亲戚的关系去对待君王,这是因为要谦让。”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05320.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3月8日
下一篇 2024年3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