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的书籍有哪些:《书的使用法》让读书收获更大

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就基本上没看过专业书籍以外的“杂书”,当初不知道为什么,就莫名其妙地放弃了爱阅读的好习惯。算起来时间已经过去差不多20年,直到2019年底,我才重新拿起书本开始阅读,觉得日子不能就这么过下去,我的人生才过半,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其实刚开始也不知道该读什么、怎么读,就买了几本有关速读、记忆和思维导图的书,希望能先锻炼大脑这个思考的武器。现在回想起来,这几本书就像种子一样,一本书带出另一本书。随着书越看越多,我也慢慢找到感兴趣的领域:个人成长、心理学

从此,阅读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连出差也一定会带上一本纸书,这样在候机和乘机时也可以享受阅读时光,不用再无聊地刷手机。这与过去的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我不断地买书、读书,似乎想把逝去的时光弥补回来。

这几天读了《书的使用法》,我非常感慨,要是早点遇到这本书就好了。这本书就像“书的说明书”,从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选书等各方面给读者做出详细的指导。

读书方法的书籍有哪些:《书的使用法》让读书收获更大

书的作者是出口治明,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校长,曾任Life Net生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是日本知名的“读书家”,每周至少读3本以上,至今已读了上万本书。

读完本书后最让我触动的一点是:要想让阅读有更大的收获,不能过于轻松随意,而是要选择看起来比较麻烦的阅读方式。

01先读厚书再读薄书,是学习一门新知识的最佳方法

当我们涉足一门新的学科时,最好的方式是先阅读该领域的经典教材,这样能对该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知,然后再通过其它相关书籍系统性地整理先前积累的知识点。

经典教材通常都是很厚的一本书,里面凝聚了大师或者专家们的心血和智慧。尤其是那些已经修改过多个版本的书籍,书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推敲,引用的内容也比较权威,可以算是“第一手知识”

而“薄书”会有所简化,一般是厚书内容的简单总结和抽象概括,或者部分知识点的深入讲解。相比较而言,其准确性和权威性会有所降低。

不过厚书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容易。光看到厚厚的一本放在那里,就会想着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读完,不自觉地产生畏难情绪。而其他相关的畅销书,只需要几天时间,甚至几个小时就可以看完,既轻松又有成就感。

这本来没什么不对,但对想要学好一门学科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就像是看到一幅拼图里的一块碎片,始终难以掌握全貌。如果先对整体有一个了解,哪怕还不是那么清晰,但可以通过阅读其它“薄书”来系统性地整理之前的知识,享受迷雾渐渐散去的乐趣。

拿我自己来说,在之前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对心理学和脑科学产生了兴趣,但读过的书里面大多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或者对某一方面的拓展讲解。为了更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我购买了几本公认的经典教材:《社会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认知心理学》,打算作为今年对该领域的阅读重点。

其中前两本书分别出到第11版和第19版,其经典性不言而喻。更让我意外的是,这几本大部头读起来通俗易懂,还附有详实的案例案例,完全没有最开始想象中的晦涩难懂,是非常不错的心理学入门读物。

就如本书的作者出口治明所说,先读厚书后读薄书,就像是“刚入职的时候最好有一个严厉的上司”。这种先难后易的方式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一门知识。

02通过读古经典籍,可以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古经典籍经过了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岁月考验,可以说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阅读这些书不但能学到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喜怒哀乐,还能锻炼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究竟有多重要?经常上网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很多热点新闻到了最后往往会出现剧情反转,当事人总是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去发声,夸大甚至歪曲事实。而一众网友却被带了节奏,站在道德制高点网暴另一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当了枪使。

人类大脑经过多年的进化,和其他动物相比多了一个大脑皮层,而这正是人类能实现理性思考的部位,也是人类能在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霸主的原因。因此,遇到事情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全盘皆收,而是要批判性地接受观点和信息。

书中提出用阅读古经典籍来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要学会与书的作者对话,也要揣摩作者的思考过程。正如书中所说:“一字一句地阅读古经典书籍,感受作者的思考过程,是锻炼人类思考能力的最好方法”。

有时候会感叹,先人所处的时代并没有现代社会信息这么发达,阅读的书籍数量也未必超过现代人。然而,有的人的思想深度和高度令现代人惭愧,他们的理论和思想能一直流传到现在,比如王阳明、曾国藩、亚当·斯密等等,我们没有和他们共处一个时代,但可以从流传下来的作品去体会他们的思考过程。

因此,经典书籍就需要认真读、反复读,所得的收获会远远超过市场上的大部分畅销书。

03读书输入和写作输出,就像硬币的正反面,缺一不可。

阅读和写作是不分家的,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通过写作可以促进对书本内容的思考,阅读也会给写作带来用不完的素材。这样不仅有利于理解消化书中的知识,也能通过写作分享自己的观点,给别人带去价值。

关于阅读,很多人存在的问题就是:书看完了但总是记不住。很多在阅读、写作上有一定成就的牛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很一致:分享。

你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书评、拆书稿等方式把书中的内容分享出来,这样记忆会更加深刻。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思考,读书的收获会更大。

当你习惯了用写作的方式分享读书感悟,那就可以使劲掏空自己,没有素材可写的时候,再通过读书来进行充电,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也就是说:用输出倒逼输入。

很欣赏本书作者的态度,当他邂逅一本优秀的书时,内心都会非常激动,然后就会趁着掌握新知识的那种感动劲,迫不及待地写书评博客,他说这是源于一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本书的有趣之处”的强烈愿望

这也是我想要学习并坚持的态度:把一本好书的价值分享出来,让读者看了之后能受益,也能影响更多的人爱上读书。

写在最后: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行动,更是终身学习者的标配和生存技能

《书的使用法》是一本关于如何读书的书,适合给刚开始阅读的人,或者在阅读方面遇到问题的人提供参考。我们不能巴望每一本书讲的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不能不加思考就全盘皆收。哪怕能从中悟出一个道理,获得一个改变,这本书就没有白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39419.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2年9月12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