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这个汉字是由“大、方、人”三个字组合在一起组成的。

今天说的这个汉字是由“大、方、人”三个字组合在一起组成的。

这个字是金文隶定字。《殷周金文集成引得》898页中收录了这个字。该字的金文原形字出自《殷周金文集成》第4890器铭文中。这件青铜器叫做(大㫃)祖乙卣,商周祖乙在位时期铸造的青铜器,现收藏于东京根津美术馆。

今天说的这个汉字是由“大、方、人”三个字组合在一起组成的。

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件青铜器的名字。

卣:(yǒu),本义是古代一种酒器,椭圆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祖乙:又称且乙(“且”是“祖”的本字,实为同一字),姓子,名滕(一作胜),中国商朝第十四任君主,在位约20年。《史记·殷本纪》称他为河亶甲之子,但甲骨文记载他是仲丁之子。他在位时商朝再度兴盛。《竹书纪年》称他的庙号为中宗,此说有出土甲骨文为证。《今本竹书纪年》称祖乙在位期间,将国都由相迁至耿,后又迁都于庇。

今天说的这个汉字是由“大、方、人”三个字组合在一起组成的。

接下来看一下今天的主角:(大方人),也写作(夫方人),这个字虽然由三个字组成,但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大+㫃”或“夫+㫃”

今天说的这个汉字是由“大、方、人”三个字组合在一起组成的。

“㫃”(yǎn)是象形字。本义指旗帜随风飘扬的样子。,是「旂」、「旗」的初文。在甲骨文中,像一面飘扬的旗子:竖立的部分代表旗杆;旗杆顶端是一些装饰(多为羽毛);右边的曲线代表旗帜。金文“㫃”字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发展到小篆阶段,“㫃”的字形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示旗杆的部分变得像“方”字;表示旗子的部分变成了“人”。楷书中的“㫃”,就据此发展而来。

今天说的这个汉字是由“大、方、人”三个字组合在一起组成的。

《说文解字》中说:旌旗之游㫃蹇之貌。从屮(chè),曲而下垂㫃相出入也。读若偃。凡㫃之属皆从㫃。象形。及象旌旗之游。段玉裁注:「今之经传皆变作偃,偃行而㫃废矣。」

今天说的这个汉字是由“大、方、人”三个字组合在一起组成的。

“㫃”属于生僻汉字,现代汉语基本不用,只作为重要的意符。以“㫃”为意符的字,大多与旗帜有关,旗、旌、旄、旆是从㫃的形声字,其声旁分别是其、生、毛、巿;族、旋、旅等是以“㫃”为意符的会意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89551.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29日 下午4:05
下一篇 2023年12月29日 下午4: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