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野史:附葬之争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北方瓦刺部首领乜先率领大军南犯,大同告警。当时的军政大权掌于司礼监王振一人手里,他多年来暗受瓦剌贿赂,私运兵器与瓦剌贸易,诬杀主张加强军备以对付瓦剌的翰林院诗讲刘球。但至此大军压境之时,英宗也只相信王振一人。在王振的极力主张和怂恿下,英宗竟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冒险亲征。

一个太监,懂得什么军事?但王振的淫威却能挟着英宗,逼迫着文武大臣驱使50 万大军浩浩荡荡北去。到达大同后王振又不同瓦刺作战,竟打算拥着英宗转道去自己的老家蔚州。后来转念一想,万一瓦剌兵紧追而来,岂不累及自己家乡?忙又掉头,转道去宣化,视行军打仗如同儿戏。

队伍走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附近),遇瓦剌大兵突袭。这支军队本来就无斗志,于是一战而溃,英宗竟被乜先俘去,大臣们大多中箭身亡,王振被倒戈明军杀死。最后,50 万大军全军覆没。

警报传到京师,留守在京的英宗弟弟郕王朱祈钰急忙入宫禀告孙太后和钱皇后,婆媳俩哭成泪人儿一般。特别是钱皇后,本与英宗恩爱异常,她倾己私有,想以金银献给也乜,赎回英宗。但是乜先岂肯轻易放过,金银珠玉照单全收,英宗还是不放。急得钱皇后寝食难安,日日啼哭不止。

一天夜里,钱皇后在宫中一边哀泣,一边设香案祷告,祈求上天保佑早日让英宗回朝,夫妻母子君臣团圆。由于她已是几个昼夜不曾合眼,祷告完毕,竟伏在案几上朦胧睡去。不幸的是,睡梦中人未坐稳,从椅子上一下跌倒在地,一侧股骨折断,遂成残肢。又因昼夜啼哭,流泪过多,不久又有一目失明。

明代野史:附葬之争

明宪宗 朱见深

郕王朱祁钰受孙太后命,辅助年方2岁的皇太子朱见深统理国政。在兵部尚书于谦等人的领导下,北京军民齐心协力打退了瓦刺兵,保卫了北京城。不久,乜先被迫把英宗送还北京。但是这时,朱祁钰已经以太子年幼不足以安守社稷为理由,自立为帝,并尊英宗为太上皇帝。英宗回朝以后,朱祁钰无意让位,英宗只得仍以太上皇名义住在南宫。

钱皇后见丈夫安然南归,喜出望外,她不因自己失去皇后宝座而痛苦,还常常劝慰抑郁不欢的英宗。钱后为英宗缘故成了残疾,毫无怨言,反百般温存,曲意承欢,这对实际上已被禁锢的英宗来说,已是最大的慰籍。

也许是上天见怜于英宗帝后,到景泰七年(景帝朱祁钰的年号,时为公元1456年),朱祁钰因皇太子朱见济、皇后杭氏先后死去,在痛失妻、子的情况下,也得了重病。景帝无其他子嗣,武清侯石亨与都督张轨、太监曹吉祥、右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密议,准备请太上皇复位。

元旦刚过的一天夜里,石亨等人率领亲兵子弟拥入禁中,夺取东华门,去南宫接出英宗直趋奉天殿。一面请英宗下舆登座,一面擂鼓鸣钟,让百官们入朝觐见。事至这地步,哪个敢于抗拒?于是各整衣冠,登殿排班,跪伏丹墀,三呼万岁。

英宗复位后,钱氏又恢复了皇后地位。英宗长子、周贵妃生的朱见深也恢复皇太子名号。对于钱皇后,英宗一直铭谢在心。他想到当年刚册立皇后时,他因雅重钱后,见钱后的娘家门第低微,(明廷有祖制,皇后多由民家遴选,取与民共甘苦之意),有意封钱家为侯,但是钱皇后廉逊谢绝,再三推辞,故一直未予封赏。土木之役,钱皇后的弟弟钱钦钟为国殉难,英宗追念其功绩,想封钦钟的儿子爵位,也被钱皇后推辞掉,相反钱皇后却一心为宣宗的胡皇后辩白、申冤,力请恢复她皇后的名号。种种德行,使英宗更加敬爱钱皇后。

当时有个太监名叫蒋冕的,为了讨好皇太子的生母周贵妃,向孙太后进言,说母以子贵,贵妃当立为皇后。英宗知道后,大为生气,将蒋冕斥罚一通,逐出宫去。

天顺八年(公元 1464 年),38 岁的英宗病势日渐沉重,临终前,他唯一担心的是将来皇太子即位后,不再尊崇嫡母钱皇后的地位,便留下遗言,对顾命大臣、大学士李贤嘱道:“皇后千秋万岁后,应与朕同葬!”他见李贤恭敬受命,将遗言抄录后藏置阁中,这才放心下来。

英宗死后,16 岁的皇太子朱见深即位,史称明宪宗。宪宗生母周贵妃嫉妒钱皇后,密嘱心腹太监夏时,要他设法买通阁臣上奏宪宗,只立周贵妃一人为太后。夏时找到李贤说:

“钱后无子,且肢体残缺,不宜立为太后,当按前朝废后胡氏成例,以皇上生母贵妃为太后。”

李贤一听,很是惊怒,力争道:“先帝尸骨未寒,怎能即刻便违背遗命?”

夏时道:“先帝在世时,难道不曾尊生母为太后么?”

大学士彭时在一旁忍不住反驳道:“先帝即位时胡太后已让位,所以未上尊号;今钱皇后名位俱在,未曾让去,怎能照胡后先例办?”

夏时自知理缺,沉下脸高声威胁道:“尔等敢有二心,难道不怕得罪贵妃?”

彭时不甘示弱,仍申明自己主张: “皇上当以孝治人,岂有尊生母,不尊嫡母之理?”

夏时一看不能得逞,只得怒气冲冲离开内阁回宫。不多时,只见一名宦官奉宪宗口谕至内阁,命速拟定两宫太后并尊的诏旨。李贤这才放下心来。但彭时又说:“两宫并尊,毫无区别,太不相称,应于钱太后尊号之前加入正宫二字,以显尊崇。”

宪宗传谕恩准彭时所奏,于是诏书拟定,尊皇后钱氏为正宫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两宫太后地位相等。

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六月,钱太后逝世,在丧葬问题上又引起朝廷君臣的争议。原来,周太后不愿让钱太后与已故英宗合葬,想替钱后别造陵寝。宪宗宠爱的万贵妃迎合周太后的意思,力劝宪宗听从母后之命。宪宗在父命与母命之间难以抉择。不得已又召集大臣,由廷议决定。

彭时首先出班奏道:“大行太后与先帝合葬裕陵,其神主移入宗庙,此早为定制,何必再议?”

宪宗答道:“朕岂有不知?但朕所顾虑的是唯恐违背母后之意。”

彭时说道: “陛下孝事两宫太后,圣德天下皆闻。但最大的孝心莫过于遵从礼制,使大行太后得以合葬裕陵。”

学士刘定元等出班齐声奏请说:“皇上大孝,当从义不从命。”

宪宗一听有理,暗暗点头。良久,说:“不从母命,尚能称孝么。”

彭时竭力主张,将钱太后葬于裕陵英宗梓宫的左首,右首则虚位以待将来。这样两全其美便可讨得周太后的欢心。

宪宗点头同意,这才宣布退朝。

但是过了几天仍不见诏旨下达,大臣们猜想又是周太后的缘故。彭时又上一奏疏,大意是说,大行太后行附葬之礼,于先帝伉俪之情和陛下母子之义皆可两全。今多异议,想必是因为二后同配先帝有违本朝规定,其实,本朝以前从未有过两位太后,有二太后自今日始,则并附陵庙,亦当自今日始。况且前代一帝二后并配附庙的例子举不胜举,皇上可参照执行,云云。

宪宗看了奏疏,又批下给礼部议处。礼部尚书姚廷夔与廷臣99人都主张按彭时所说去办。宪宗还是犹豫不决,对群臣说:“悖礼制不孝,违母命亦不孝,你们能否为我想一个更好的办法?”

大臣们跪在文华门,请求宪宗按彭时所奏去作。宪宗降旨要百官们退去,大家伏地大哭道:“若不降旨,臣等不敢退去!”

至申牌时分已过,才见一名太监手持诏旨出来宣读,按群臣所议去办。大臣们听了,额手称庆,山呼万岁。

周太后崩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死后,亦葬裕陵。

为了钱后的死后尊荣,明宪宗这样做,也是很不容易的。

声明:图文资料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84104.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3年9月5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