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幅不一样的《三顾茅庐》山水画作品欣赏

这两幅画都以“三顾茅庐”为题,前者是明代浙派画家戴进的作品,后者是近代京津画派名家徐燕孙的作品。从作品面貌就能看出来,两位画家的创作理念不同。戴进仿南宋院体山水画样式,通过描绘自然山水阐释历史典故。徐燕孙采用青绿技法,笔下山水成了陪衬。他画的《隆中三顾》是一幅历史人物画,山水只是为了丰富构图变化,增加空间感。

时代变了,画家的审美变了。不同时代的画家面对同一个题材的时候,理念不同相当正常。不过,无论怎么变化,都遵循了时代特征。画史中关于明代浙派风格的评价有褒有贬,认为浙派画家过于重视形式上的美感,作品缺少生动活泼的律动。

两幅不一样的《三顾茅庐》山水画作品欣赏

戴进 三顾茅庐

为此,浙派画家喜欢在山水中增加历史人物、文人雅士,以期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当工整细腻的山水画多了故事情节,会让人觉得多了生趣。哪怕处处都是浓墨重笔,哪怕构图带有明显的设计感,哪怕笔势缺少变化,也能让人有兴趣看下去。

古松、墨竹、崚嶒山石,这些山水画中常见的元素,和刘备求贤的故事并没有太多联系。戴进把人物置于画面边角,同时在边角处保持精准刻画。这就导致,画中到处都是重点,反而让人觉得少了亮点。可以想象一下,画中人物衣冠样貌、人数稍加改变,这就是另外一幅画了。同样的山水,不同的点景人物,可以组合为多幅画作。

两幅不一样的《三顾茅庐》山水画作品欣赏

戴进 三顾茅庐 局部

用山水画的形式描绘历史典故,需要画家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有人把戴进的这类作品称为“世俗化山水”,就是因为少了思考,画中只留下了技法。笔墨至上和炫技是两码事,笔墨技法要根据作品内容灵活变化。画任何题材,都是一种模式,很难让人感动。

明代浙派的辉煌不足百年,很快就被吴门画派取代。吴门画家重视文化修养,重视诗意表达,强调画家的个性与创造性。这样看来,戴进的《三顾茅庐》人物是人物,山水是山水。他笔下的故事没有成立,没有做到个性化与艺术性的统一。

两幅不一样的《三顾茅庐》山水画作品欣赏

戴进 三顾茅庐 局部

为什么说,徐燕孙画的《隆中三顾》就是人物画呢?画中也有苍松古树,还有山水浮云。这就要看画家描绘的重点了,徐燕孙在刻画人物方面,不仅从塑造人物性格入手,还完善了故事脉络。山水背景只是为了增加代入感,通过华丽典雅的青绿景色,让人有了走入画中的兴致。

徐燕孙的人物画,融合山水技法,通过环境刻画,引人入胜。他有一方印章,刻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从中可以看出,他希望打破传统人物的窠臼。人物画的历史相当久远,只不过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坎坷。到了清代,人物画愈发变得单薄甜俗。

两幅不一样的《三顾茅庐》山水画作品欣赏

徐燕孙 隆中三顾

徐燕孙还原古韵,神为形役。人物画格外注重形与神的关系,既要考虑到人物结构,也要画出人物的神态。徐燕孙用工笔重彩技法,扎实的造型能力,鲜活生动的人物,让人觉得活灵活现。

为了增加趣味,徐燕孙在画中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条是空间线索,另一条是时间线索。空间处理上借鉴了“平远法”构图,层次分明,有条理有章法。近景一队兵马袭来,中景求贤若渴,远景青山叠嶂。由近及远,演绎出一段历史往事。

两幅不一样的《三顾茅庐》山水画作品欣赏

徐燕孙 隆中三顾 局部

徐燕孙的人物画有种精雕细琢的美感,构图满,色彩重,笔力稳,用画笔还原了一段佳话。一般来讲,用重色会让觉得作品俗气。为了脱俗,徐燕孙故意夸张人物表情,这样就避免了习气。

两幅不一样的《三顾茅庐》山水画作品欣赏

徐燕孙 隆中三顾 局部

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雄才大略。在一群人物中,还能突出“主角”,徐燕孙在创作中的掌控能力令人叹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02421.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4年2月21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