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拾穗者的分析与赏析: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作品

世界名画拾穗者的分析与赏析: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作品

让•弗朗索瓦•米勒
布面油画
1857年
83.8cm×111cm
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在西方,油画一直被认作是属于上层社会的富丽华贵的奢侈品,普通农夫的生活很少成为画家的描绘对象。但是,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使这一现象悄悄发生了改变。

1849年,35岁的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年—1875年)举家前往巴黎郊区的巴比松,在那里度过他的余生。他将风景画的新突破带入到人物画里,致力于观察田野、大地,以及在上面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人,尽量捕捉他在乡间的所见所闻,哪怕是别人眼中极微小琐碎的事物,米勒也富有感情地把它表现出来,铭记在心并强烈地传达给别人。据说站在米勒作品面前,多情的人会闻到野草和土地的气息,夹杂着牛粪的味道,他会对着画面上一个土疙瘩掉眼泪,而勾起对乡村生活无限美好的畅想。

《拾穗者》便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麦穗。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

米勒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 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除了17世纪的荷兰画家维米尔,还没有人能够像米勒这样,以凝重质朴、造型简约的概括力,来极富表现力地塑造平凡人物。他表现的是人和大地的亲密关系,是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我们从这三个穿着粗布衣衫的农妇身上感到一种深沉的宗教情感,在生存面前,人类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虽然远处飞翔的鸟儿依旧烘托出田园诗般的意境,但我们知道田园生活不可能是理想化的,人类凝重的身躯似乎预示着生存的重压。正是这种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而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真正伟大的作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4192.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4日 下午2:30
下一篇 2022年7月15日 下午4: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