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画苏轼《枯木怪石图》赏析:苏轼作画题材的范围非常小

中国名画苏轼《枯木怪石图》赏析:苏轼作画题材的范围非常小

苏轼《枯木怪石图》

水墨纸本手卷

尺寸不详

日本私人收藏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在画史中,当然他远远称不上一位优秀的画家,可是他的画作以及他对绘画的态度则对其后中国画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先来看这幅《枯木怪石图》。

此图画面内容很简单,不过是一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用笔看似疏野草草,不求形似,其实行笔的轻重缓急,盘根错节,都流露出作者很深的毛笔功底,而这种功底与其说是来自于绘画的学习,不如说来自对书法的研习。苏轼出生于诗礼之家,父亲苏洵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从来没有文献记载苏轼曾经接受过专门的绘画训练,自然他也从来没有想当过一名画家,他的名声也不在于此,所以绘画对于苏轼来说,只是一门纯粹的业余爱好,一种抒发情绪的方式,正因为如此,苏轼对于绘画的态度极为轻松自由,加入了许多自身主观的想法。他有一首诗为艺术史家们频频引用,说的是:“作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将对画面中只追求外形的相似贬低到一个相当低的位置,这句主观性极强的话当然不足以作为评论画作的唯一准绳,苏轼本人也不一定就不喜欢精工描画的画作,看他说的另外一段话:“观士人画如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糟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便倦。”这一段话有两个词汇需要特别地注意,一是“士人画”,一是“意气”。

中国名画苏轼《枯木怪石图》赏析:苏轼作画题材的范围非常小

“意气”从某种角度讲,可以理解为苏轼创作书画的根源与目的所在。苏轼作画题材的范围非常小,不过就是枯木怪石,据说也曾经画过寒林、草虫、螃蟹,甚至还有弥勒等等,但无论哪种,都属于“游戏翰墨”,想必也是用笔草草一类。孔武仲《宗伯集》记载苏轼一次画怪石的情景,说一日里苏轼饮酒,举杯即尽,自言自语:“吾之胸中若有嵬峨,突兀欲出而未肆。又若嵩高太毕,乍隐乍显,在乎窗户之下,几案之前。”便叫童奴展纸研墨,一挥而就。关于苏轼此类的秩事很多,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苏轼性格中强烈的一面,以及绘画的过程便是苏轼抒散内心意气的一种极佳的方式,强烈情绪,又怎么可能是精描细画所能传达出来的呢?只有如写书般的磅礴潇洒,只有毛笔在纸上艰涩地盘根错节,才能符合苏轼的心境,不愧有人形容他作画“笔力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9848.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2年8月4日 下午3:37
下一篇 2022年8月5日 上午9: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