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禁书:苏联作家左琴科《猴子奇遇记》

《猴子奇遇记》短篇小说,左琴科于1946年发表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的问世给作家本人与发表这部小说的杂志《星》都带来了很大的灾难。1946年,《星》杂志第5期与第6期刊载了《猴子奇遇记》。该年8-9月间,这篇小说惊动了苏共中央和苏联文学界的最高当局:中央最高领导人之一日丹诺夫在《关于<星 > 和<列宁格勒 > 两杂志的报告》中怒斥这部作品,指责:“这篇‘作品’……是左琴科文学‘创作’中全部反面的东西的最鲜明的表现”;联共(布)中央在 1946 年 8月 14 日的决议中判决这部小说“是对苏联生活方式和苏联人的卑鄙的诽谤";苏联作家协会于该年9月4日以作协理事会主席团的名义通过决议,“开除左琴科……的苏联作家协会会籍。”自此左琴科跌入极其艰难而悲惨的生涯、直至1953年6月23日,苏联作协理事会主席团通过决议重新接纳左琴科为作协会员,作家才被恢复名誉。1988年10月20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把联共(布)中央1946年8月14日的决议作为一项错误决议予以废除。这个决定认为,左琴科受到的严厉批评是无端的、粗暴的;这位名作家的崇高声望应得到恢复。至此,《猴子奇遇记》所引起的风波方才平息。

外国禁书:苏联作家左琴科《猴子奇遇记》

《猴子奇遇记》是左琴科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仅有五千多字的短小作品中,作家运用了绝妙的拟人化手法来刻画一只十分奇特的猴子。这只猴子的行为举止和人一模一样。它在与人的交往中比人还机智伶俐;它和人一样有思维和判断能力。猴子虽没有“粮食供应站”,为填饱肚子走进合作社商店,从排着长队的人群的头上跳到柜台上,“不知道排到最后得不到食品是什么滋味”,连偷带抢地叼走了胡萝卜;猴子不会像人那样偷偷摸摸,而是毫不掩饰地公然拿走奶奶喝茶时剩下的半块糖,气得奶奶提出她与猴子中应该有一个搬去动物园的问题;猴子乐于让老傻瓜加弗里勒奇把它放在又暖和又舒适的筐子里拎着上澡堂,猴子本来是想在玩够、吃饱、洗净之后,得到一番安宁和休息,它讨厌人们的“瞎忙和拥挤”对它的干扰。它没有料到人们竟然要对它的越轨行为进行追究。它想再回到动物园,“嘿,看来真不该离开动物园,在笼子里平静得多,有可能我一定回到动物园去”。猴子原来是因为怕再挨炸弹和“趁着有力气就到城里大街上去逛逛,"而不愿再呆在动物园里。如今在逛出了问题之后它受到追踪,它需要找一个避难所。后来,这只猴子经过小男孩阿廖沙的精心喂养“改过自新”,变成一只彬彬有礼的,很有文化教养的好猴子,它非常舒适地生活在苏联人中间,甚至可以成为儿童以至成年人的楷模。

在这部作品中,左琴科通过猴子的奇遇嘲笑那些由于生存在贫乏的物质生活和低下的精神生活环境中而变得愚昧、落后、庸俗和自私的人们。左琴科描写和表现那些“野蛮的、无文化的、甚至是可怕的人们”自私自利的行为和心理,试图使这些人“在讽刺文学的帮助下教育自己,对生活中的畸形和鄙俗方面感到厌恶。”

《猴子奇遇记》是一篇写得极其精彩的作品。这里有夸张的比喻,荒诞的象征,也有有意的误会,必然的巧合,作家用一本正经的语调讲述荒唐可笑的事情,使人在发笑之后自然联想起他人或自己身上的品性。小说写得妙语连珠,饶有风趣,读起来令人捧腹,发人深思,人与动物的内心对白与相互对话交织在一起,令人在忍俊不禁之馀再去回味一番。

声明:图文资料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潇湘读书社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xiangguan.cc/84016.html
⚠️侵权声明: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xiaobing1945@163.com 反馈,我们将尽快处理。
⚠️转载声明:若需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附出处,谢谢合作。
(0)
上一篇 2023年8月27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网站客服